楓之羽 作品

第5章 王允巧設連環計除掉董卓,那為何除董卓後一月就敗了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王允找準時機,與士孫瑞、楊瓚等同僚密謀,巧妙地將呂布拉入反董卓聯盟。呂布本就對董卓心存芥蒂,經王允一番勸說後,終於決定背棄董卓,成為了除董計劃的關鍵人物。當董卓準備參加一場看似尋常的朝見時,被呂布從背後刺殺,結束了他短暫而殘暴的統治生涯。 

 董卓之死後的餘波 

 在東漢末年,董卓以其殘暴統治和對朝廷的把持,成為了當時社會動盪不安的主要根源。司徒王允深明大義,運用智謀成功刺殺董卓,這一壯舉一度給飽受董卓欺凌的朝野上下帶來了希望。然而,歷史進程往往並非簡單的因果線性關係,而是複雜的政治博弈與軍事較量。 

 董卓雖死,但其遺留下來的權力真空並未得到妥善填補。董卓部下的李傕、郭汜等將領,原本只是校尉級別的軍官,在董卓生前依靠其威勢得以掌兵。董卓死後,他們迅速集結了原董卓軍中大量士兵,憑藉人數優勢和復仇的心理,向長安進發,意圖重新控制中央政權。 

 王允在除掉董卓後,未能有效整合這些分散的軍閥勢力,也未對董卓舊部進行安撫或收編,這為之後的動亂埋下了伏筆。當李傕、郭汜率十餘萬軍隊逼近長安時,由於缺乏足夠的準備和兵力,長安城內的守軍難以抵擋如此強大的攻勢,最終長安失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