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 作品

第13章 伐吳雄師:王濬傳奇,從廣漢太守到滅吳名將

 二、受羊祜器重與戰略籌備 

 王濬在晉朝初期的歷史舞臺上扮演著關鍵角色,他的崛起與另一位重要人物羊祜有著緊密的聯繫。羊祜,字叔子,乃晉代著名的戰略家、軍事家,其擔任徵南大將軍期間,目光獨到,深知江南之地對於統一全國的重要性。他審時度勢,預見了滅吳統一的可行性,並且慧眼識英,發現了王濬潛在的軍事與組織才能。 

 羊祜對王濬的提拔並非偶然,而是基於對時局的深刻洞察和對王濬個人能力的深刻認識。在羊祜的戰略規劃中,建立一支強大的水軍是攻克吳國、實現長江流域控制的關鍵所在。於是,他力排眾議,委託王濬主持建造大規模舟艦艦隊的工作。這項任務不僅要求王濬具備高效的組織協調能力,還要展現出在工程技術和軍事戰略上的深厚造詣。王濬不負所托,精心策劃,積極執行,最終打造出一支足以橫掃長江的無敵水師。 

 然而,當時的朝堂之上,對於伐吳的時機是否成熟存在廣泛爭議。部分大臣顧慮重重,擔心戰事未卜,或憂慮國力消耗過大。但在這種情況下,王濬與同樣具有遠見卓識的同僚杜預等人站了出來,他們堅決支持羊祜的戰略構想,堅持認為伐吳時機已經到來,應當果斷出擊,實現國家的全面統一。 

 王濬與杜預等人的堅定立場和不懈努力,終於說服了晉武帝司馬炎,使他認識到統一南方的戰略意義和緊迫性。在咸寧五年(公元279年),司馬炎採納了羊祜生前的遺策,下令六路大軍齊發,開始了對吳國的最後決戰。 

 三、伐吳戰役與歷史轉折點 

 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經過長期周密的準備,西晉王朝發動了一場旨在結束三國鼎立、實現天下一統的關鍵戰役——伐吳之戰。王濬,這位在益州平叛和備戰工作中表現出色的將領,被晉武帝司馬炎任命為六路伐吳大軍中水師的統帥,率領精銳從成都啟程,沿著長江順流東下,直指吳國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