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羽 作品

第53章 許敬宗:從秦王府十八學士到唐朝宰輔

 龍朔二年(662年),許敬宗再獲殊榮,被拜為右相,也就是位居宰相層級的高級官員,兼任光祿大夫,這一頭銜代表了他獲得了最高的文散官階。同時,他還擔任太子少師以及同東西臺三品,這樣的組合職務使得許敬宗在教育儲君、輔佐朝政以及參與司法等方面都擁有至關重要的發言權,位極人臣,顯赫一時。 

 四、晚年榮退與身後評價 

 許敬宗在經歷了漫長且風雲變幻的政治生涯後,終於在唐咸亨元年(670年)選擇以特進的身份退出朝廷中樞,這是一種給予高級官員的榮譽退休待遇,標誌著他正式結束了長達數十年的從政歲月。即便在致仕之後,許敬宗仍享有朝廷的尊崇與厚待,其俸祿一如在職時並未削減。 

 兩年後的咸亨三年(672年),許敬宗壽終正寢,享年八十一歲,這對於古代而言屬於高壽。他的離世,讓唐高宗李治深感痛惜,下令朝廷舉行隆重的哀悼儀式,輟朝三日以示哀思,並下詔文武百官前往許宅弔唁。鑑於許敬宗生前的功績,朝廷追贈他為開府儀同三司,這是對逝去重臣的一種極高追封,用以表彰其對國家的貢獻。 

 許敬宗去世後,朝廷最初為其擬定的諡號為“繆”,這通常含有對逝者行為或品德上的微詞,暗示其一生雖有功勳,但亦存在爭議之處。然而,後來這一諡號可能基於某種考量而更改為了“恭”,這一改動反映出官方對其歷史評價的修正或者考慮到了他在某方面表現出的恭敬與謙遜。 

 儘管許敬宗在學術和政治上成就顯著,但他的一生也充滿了爭議,尤其是他在政治鬥爭中的立場變化及個人品行問題,使得後人在評價他時褒貶不一。無論如何,許敬宗作為唐朝初期的重要宰輔,對唐代政治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