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模仿他人的投資行為

 他們被即時的價格波動,牽著鼻子走,彷彿陷入了“價格決定價格”的怪圈。 

 “市場價格消化,並反映所有信息”,這一原則,促使我們在研究中, 

 對價格趨勢,孜孜不倦地挖掘和追蹤。 

 在實戰操作時,常常會出現令人困惑的局面。 

 當某項技術指標,發出買入信號,交易者跟隨入場後,市場走勢,卻與預期背道而馳,價格開始下滑。 

 同時,該指標也開始調頭向下,猶如一場突如其來的冷水澡,將交易者的樂觀情緒,瞬間澆滅,讓其回到了原點。 

 進一步深究,價格與技術指標的關係,我們會發現二者之間,存在著一種聯動效應。 

 價格上揚,指標亦隨之上漲;價格下跌,指標亦隨之下降。 

 這種現象,使我們在運用技術分析時,易陷入混亂。 

 最終,只能被動地,追隨價格的腳步,讓價格自身成為其走勢的主宰。 

 解決這個問題並不容易,或許只有達到,“觀盤時心如止水,離盤時心中有勢”,這樣的境界,才能真正破局。 

 所謂“觀盤時心如止水”,意味著在密切關注盤面變化的同時,內心要有一套獨立於,當前價格波動之外的“趨勢認知圖譜”。 

 即使面對瞬息萬變的價格曲線,也要保持內心的穩定,不讓其左右自己,對整體趨勢的理解。 

 而“離盤時心中有勢”,則要求即使離開實時行情,也能清晰勾勒出過去的價格走勢。 

 將其與心中的預判趨勢,進行對比驗證,從而做出更為明智和精準的決策。 

 【以兩個實例,來加以闡明】 

 1. 在一次上漲行情中,交易者眼見價格節節攀升,欲趁機購入。 

 價格恰在此刻回調,他選擇等待更好的買入時機。 

 隨後幾天,價格果真下跌,但他卻被不斷下跌的價格,引導至看空一方。 

 最終在價格短暫回調後的反彈中,失去了抓住後續上漲機會的機會。 

 2. 一天的交易,甫一開始,價格便驟然飆升,交易者匆忙跟進買進。 

 但價格並未如其所願,持續上行,反而快速回落。 

 隨著價格的一路下跌,他的目光緊隨其後,盲目地平掉多單,迅速轉為空頭。 

 結果價格再次反彈,如此反覆操作,導致了顯著的損失。 

 此乃典型的眼隨價動、追漲殺跌的表現。 

 在第一個例子中,交易者,之所以誤入迷途。 

 首要原因在於,他對當前市場趨勢,缺乏根本性理解。 

 未能在心中構建起穩固的趨勢,判斷框架。 

 其次,他沒有深刻領悟到,技術分析的本質,難以有效評判,各項技術指標的優劣及侷限性。 

 最後,在股票交易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他過於沉溺於短期價格波動, 

 以至於忽視了,對自己交易策略的堅守,逐漸淪為價格波動的奴隸。 

 第二個例子中,日內交易者,同樣需要在交易伊始,就明確全天的大趨勢走向,做到“心中有盤”。 

 否則,即便專注於日內交易,也可能陷入頻繁止損、盲目跟風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