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滿天 作品

第509章 主板生態惡化的本質原因

 近期股市的動態,揭示了一個核心議題。 

 A股市場的盈利模式,似乎正逐漸側重於信息獲取的時效性與精準度。 

 通過細緻研讀各類研究報告,並實時追蹤盤面行業動向。 

 一個引人深思的現象浮出水面。 

 當前市場中,究竟是主板(10%漲跌幅限制)因賺錢效應減弱,間接驅動資金湧向20%漲跌幅限制的板塊,以追求更高收益; 

 還是後者憑藉其固有的強勁盈利表現,反過來加劇了主板市場的疲軟態勢? 

 這一討論觸及了類似“先有雞或先有蛋”的邏輯難題,因果關係複雜難辨。 

 不過,從實際市場反應和資金流動趨勢來看,初步判斷,似乎是主板市場盈利能力的下滑先行一步,促使資本逐步向20%漲跌幅板塊遷移。 

 每日開盤不久,主板市場上頻繁出現的“核按鈕”現。 

 即連續漲停股遭遇大規模賣出壓力。 

 迫使後續資金,更多地轉向20%漲跌幅板塊,以及可轉債市場尋找機會。 

 這一過程反過來又進一步抑制了主板市場的接力動能,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市場的注意力和資金的迴歸主板,或將等待20%漲跌幅板塊,經歷一段過度熱捧後的調整期,當其顯露出虧損效應時才會發生。 

 一個領域的賺錢效應強弱,重要參考指標,是該領域內領頭羊的表現。 

 眼下,主板市場上的個股,往往在連續數日漲停後,便面臨上漲瓶頸。 

 即便是少數能夠突破此限制,繼續上行者,也常遭遇大幅度回調,這對投資者信心造成了實質性的打擊。 

 相反,在20%漲跌幅板塊。 

 個股僅需兩個漲停,就能相當於主板四個漲停的收益水平。 

 而且在高位區域,依舊能夠維持良好的盈利態勢,顯示出了更優的漲停效應。 

 儘管起初參與這一板塊的盈利,並不直接。 

 許多情況下快速直線拉漲,可能導致次日收益不確定,甚至因漲停板打開,而引發損失。 

 但隨著時間推移,類似英力股份、楊帆新材這樣具備高度標識性的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