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秋 作品

第14章 畜牧、葬禮與奔跑

 沒管那邊當母親的進行家庭教育,牧剌漢把比武得勝的女兒帶在身邊,一片片牲畜隊伍裡轉悠。

 他們馬上要走葬禮流程了,現在自然一起行動,這會兒有空就隨便做下畜群管理……

 孩子們平日裡似乎也有幫忙做除蟲、打草、磨牙、磨角等照顧工作,但更多理論就沒什麼人教他們。

 牧剌漢就隨口跟女兒說說他知道的一些事情……畜牧業也是農業,種田的模因讓牧剌漢很認真地去了解自己能養殖、能狩獵的動物——

 通常來講,大巴人並不會專門去捕殺巨獸,首先蛋白質來源充足。其次是戰鬥力並不足,普通聚落去捕殺就有被殺的風險。最後對待大自然,大巴人更心懷敬畏,樸素的萬物有靈思想,非所需不會強奪豪取。

 見到巨獸,只要對方沒有攻擊意圖,大家都是井水不犯河水,保持距離,心懷敬畏互相遠離。

 只不過今天國王的隊伍要舉行葬禮,搞祭祀儀式,這就是屬於“所需”範疇了……

 牧剌漢巡視軍裡的1289頭“牲畜”,真正的牲畜其實是1285頭牲畜,大多數是巡視時各個聚落送的,剩下的4頭是怪獸,類似牧羊犬、獵鷹的存在,大巴人稱之為“戰獸”。

 牲畜作為統稱,每個具體品種跟地球豬、馬、牛、羊、雞等等一樣有不同功能。

 雞、鴨、豬一類口糧生態位的牲畜有813頭,典型物種是草駝,它們只有“牲畜”這個稱呼,牧剌漢會叫它們“家畜”。

 跟牛、羊同生態位的功能型牲畜,也叫做“駝獸”,有288頭,典型物種是麂皮龍。

 跟馬、駱駝同等的存在,也叫“坐騎”、“走獸”,有188頭,典型生物是奔牷……

 看著女兒滿眼崇拜的表情,牧剌漢飄了,不由賣弄起自己“淵博”的知識,說了一些題外話題,例如——

 彌壟龍大草原之外,是更加一望無際的超級平原大地,在巴巴利安語裡稱為“阿達蘭阿剌”,那裡有更多神奇的、危險的生物。

 再在此之外的大地,就有不同於大巴人的人類了,他們一般都是農耕定居文明,有自己的民族、國家,有“鍊金術”,對於隆剌王國來說都是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