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秋 作品

第17章 吾王歸來

 地基的建造,下挖意義不大,最開始是往地裡打入木樁,城牆寬20米,那麼木樁地基就得30米,然後在直接在木樁上壘巨石,等木樁開始消融,被大地吞噬磨削,就挖掘牆角,一段一段開通斜向下,深入木樁地層最深處的開口,灌注融化的金屬液、水泥,如此重複,直到完全替換掉木樁——也是隻是延緩被吞噬的速度而已。

 至於為什麼不直接挖出地基,灌注水泥、金屬液?

 地球上蓋房可以這樣鋼筋混凝土施工,牧剌漢一開始也有這樣建了一段,但發現大地太能“吃”,管你金屬石頭木材,最後都是被吞噬的命,那麼不如干脆讓木頭頂著先,把城牆碼起來再說。

 畢竟大巴人打樁太輕鬆,去森林那邊拔了樹丟過來,往地下一錘完事,可要比搞水泥、融化金屬快千百倍。靠木樁預留空穴,後期維護再灌注水泥金屬液的施工方法,讓建城速度直接起飛。

 不做地基的後果……彌壟龍的土,是會侵蝕地上地下除了草外一切的,沒有地基當馬前卒,城牆就會直接被侵蝕,任何時候都會自我瓦解崩潰。

 城牆貼著堆四層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不管那層塌,其它幾層還能繼續用——底面積25平方米的巨石,比一般公寓裡的廁所還大,可不是薄薄的多米諾骨牌,會一倒全跟著倒……

 總之這座全草原唯一的城,最大的特點是,十分罕見地使用了大量鋼鐵,而且每年還要“吃”大量金屬,“熟鐵城”這個名字也是因此而來。

 彌壟龍大草原的金屬只能靠外國進口,而金屬無論在那個世界都是硬通貨,熟鐵城,放地球的話,可以翻譯成“黃金之城”。

 熟鐵城,只算城牆內的面積為64平方公里,差不多9100個足球場,城市長寬都為8公里,四四方方,坐落在彌壟龍草原西部邊界上,貼著疏木林地帶,主要樹種為“矮樹”。

 所謂矮樹,是指平均高度30米的樹木,畢竟本地引力系數低,百米以上的樹種才能叫高。

 這片矮樹森林延綿300公里左右,從北往南以一弧度延綿,是與草原涇渭分明,左邊是樹,右邊是草,左邊是褐色土地,右邊是無盡綠色,沒有任何色彩溢出交疊,逾越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