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秋 作品

第11章 王師再次給王上課

 薇爾汀娜:“啊,這個概念啊,但應該不是‘爆炸’,突然冒出來的……我們羅可西翁世界有更現實主義的工具、理論——‘技術週期’。‘科技’不是說一誕生就能馬上‘變現’的,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從理論到萌芽期慢慢生長,然後爆發野蠻發展,然後進入低谷,等待復甦期,最後才是成熟能用的產品……從理論到實際產品,是一個不斷反饋,翻來覆去改進的過程。

 聽主人的‘科技爆炸’感覺就是全程‘爆發’階段,理論一出現就在爆發爆發爆發,沒有過程,不是曲線發展,直接一條筆直朝天的豎線……很不真實的感覺。”

 牧剌漢突然想起了剛剛坐尼娃她們“小學生”那桌時,看到的報告:“對了,尼娃她們白天拆解裝甲車,在上面找到了‘先進電子’設備,有集成電路,微電子芯片產品了……所以是到了‘技術週期’的‘成熟期’嗎,薇娜你之前說,你們世界沒什麼電子產品……”

 薇爾汀娜點頭:“白天尼娃她們跟我交流過,也給我看了下拆回來的顯示器,想不到做得這麼小了……週期啊,三十年前,我走的時候應該處於等待復甦的低谷,電視又大又貴又不好用,只是上級階層的玩具,普通人的娛樂還只有電影院……宏觀視角觀察一個社會,一項科技從誕生到落地實用化,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不是瞬間‘爆炸’就完成的。

 我們世界內燃機車輛,從理論到產品,我國花了50多年才讓整個社會接受,建了城市之間的高速公路,把加油站修遍城市……

 我爺爺那個時代,汽車有是有了,但一座城市一兩輛,交通工具還是馬車,人們還在抵制加油站,說汽油汽車‘會讓大地中毒’種不出莊稼。到了我的時代每人平均一兩輛,完全是兩碼事了,而這個過程花了50年,而‘車’這個概念更是幾百上千年前就有了的,汽車的所有動力機械理論比實物早了兩百年……

 理論,研發,資源投入,樣品,首批投產,社會反饋,擴大生產,改進,繼續研發,投入,這是萌芽跟爆發期的循環,在這個循環裡面會出現各種不成熟的產品,社會負面反饋等等,造成產品下架,返廠,甚至從此淘汰,消失在歷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