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4章 徐捕頭廟

  一些識字的人,則湊到告示前,看起具體的經過。

  “總捕頭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偵查到那夥強人的窩點,設下埋伏,以多打少,剿滅了那夥黑風盜,可惜,總捕頭因受傷嚴重,不治身亡,這......”

  “可惜了一條好漢,他不是本地人,根本不知道他帶領的那夥捕快是什麼貨色,敲詐勒索一流,武藝膽氣不入流!”

  “帶著這麼一群窩囊廢,那位好漢得多難才剿滅了這麼一夥強人?”

  “怪不得落得個這樣的下場,可惜!可嘆!”一名身穿補丁白袍的書生,一甩衣袖,不忿地說道。

  “慎言!慎言!陳兄,這話咱們私底下說說就算了,可千萬別在大街上說,萬一......”書生旁邊的同伴,趕忙勸阻。

  “唉——”陳姓書生還想什麼,但終究沒有說出口,化為了一聲無奈的嘆息。

  ......

  一幅古代城市的畫卷,展現在了陳易的眼前,他正像看電影一樣,以上帝視角看著下方的一切。

  “總捕頭徐泰安?”

  “一登場就死了?”

  “這個倒黴蛋!”他嘴裡嘟囔一句,繼續往下看。

  陳姓書生回到家,手持聖賢書,可怎麼也看不下去,心中總有一股不平之氣,難以下嚥。

  他站在書桌前,一張宣紙鋪在桌面上,書生手持沾了墨的毛筆,總想寫點什麼,舒展一番心中的書生意氣,但他的筆遲遲沒有落下。

  想想自己的一家老小,想想自己科舉當官,造福一方百姓的抱負,他終究沒有寫下一篇抨擊縣衙的文章。

  而是提筆用俊秀的楷書,以總捕頭徐泰安為原型,寫了一篇讚揚勇武、俠義的小故事。

  故事中,好人有好報,救了萬民於水火之中的大俠雖然身死,但被卻眾人稱頌、立廟,成為了一方地祇,死後繼續保護著當地的百姓。

  藉著這股熱潮,書生的這篇小故事,在安戶縣傳播甚廣,安戶縣的百姓,很快就從故事中聯想到為剿滅黑風盜而死的總捕頭徐泰安。

  於是紛紛捐錢捐糧,在安戶縣附近,徐泰安身死的那座山中,建了一座小小的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