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秋風 作品

第四百八十二章 臥底之功


                 蕭風要成立國坊的消息,迅速從工部傳播到其餘各部,成了京城官場最熱烈的話題。

  工部官員,凡是有資格參加當日會議的,都成了社交圈中的香餑餑。各部官員一改之前不屑的態度,熱情地請他們吃飯,希望能獲取第一手信息。

  有市場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抬價。從開始時的一碗雞絲麵就能聽到的消息,很快就上漲到四個菜。

  然後隨著市場上對消息真偽驗證的旺盛需求,這些參會人員的身價又上漲到醉仙樓隨便點,最後拿著聯名卡的更是一咬牙,答應還有第二場!

  一片熱烈氣氛中,最淡定的人就是精舍裡剛結束閉目打坐的嘉靖,就連黃錦都有些好奇了。

  “萬歲,蕭風所說國坊之事,如今朝野議論紛紛,都有人打聽到老奴這裡來了,可老奴也是一頭霧水。”

  嘉靖淡然一笑:“其實國坊之名雖是蕭風所提,卻並非是新鮮之物。只是蕭風的手筆比以往大了很多而已。

  朕已經收到了各部的奏摺,下次朝會,必然還有一番討論。蕭風若能說服眾人,此事便可行。”

  黃錦微微一愣:“萬歲不是說過要支持蕭風的嗎?”

  嘉靖接過黃錦手中的茶,嘆了口氣:“蕭風要為大明增國運,所行之事從易到難,越來越複雜。

  國坊之事,尚不同於重建大明水師,朕只要支持,下面就算有怨言,只要建起來也就完了。

  國坊卻是要長久經營之事,便是朕飛昇之後,子孫後代也要能經營下去才行。所以光有朕的支持是不夠的。

  蕭風必須能說服六部的大部分官員,才能讓這一制度永遠保持下去。

  一時之事可靠強權,長久之事要靠人心啊。”

  黃錦看著嘉靖,垂下頭,真心實意的說了一句:“萬歲英明!”

  嚴世藩收到了父親的書信,簡單看了一下,提筆就回。

  “眼下蕭風想幹什麼,我方都稍作反抗,但最後一定要讓他得逞。其中分寸,相信父親自能掌握。

  因為如果一點不反抗,以蕭風的機警,一定會察覺出我們處處讓步,必然另有所圖。

  但如果反抗得太激烈了,甚至攪黃了蕭風要乾的事兒,他無事可做,目光必然又會轉向胡宗憲和徐海。

  沿海各地官員,正在大力推進‘迴歸計劃’,十分順利,此時決不能然給蕭風察覺,以免節外生枝!”

  鴿子飛來飛去,嚴嵩心裡有數了,也秘密的告知了嚴黨眾人,核心思想就是要把握好尺度。

  一個嚴黨官員聽到命令後有些發愁,詢問自己的師爺,這要稍作反抗的姿態,最後又要讓蕭風得逞,尺度該如何把握呢?

  師爺沉吟許久,一拍大腿:“老爺,此事也不難,老朽舉一例子,大人則不言自明。

  就是你既不能像青樓女子那樣主動寬衣解帶,也不能像良家女子一樣拼死抵抗。

  老爺你回憶一下你勾搭夫人的陪嫁丫鬟時,是何情景?

  丫鬟是不是先扭捏作態,緊緊抱著衣服,但卻不肯叫喊。然後你解一顆釦子,她捂一個釦子,卻不肯重新系好?

  你最後拿出銀票,許諾她做妾時,她就不掙扎了,甚至開始扭動身子方便你脫衣服了?”

  老爺仔細回憶著,連連點頭:“沒錯,沒錯,師爺高見!我大概會了!”

  所以第二天的朝會上,當蕭風提出要建國坊之事時,嚴黨官員集體開始扭動身子,假裝捂釦子。

  “蕭大人,此事不妥吧。堂堂朝廷,設立國坊經商,與民爭利,豈不有失身份?”

  蕭風笑道:“自管仲以來,國家的鹽鐵專營,本就是國坊性質,只是範圍小罷了。何況大人你也經常光顧國坊的生意啊。”

  嚴黨官員一愣:“你是說買鹽買鐵器嗎?本官府中倒是時常買一些的。”

  蕭風搖頭道:“不,我說的是大人你逛青樓啊。天下的青樓勾欄,都歸教坊司管理,也向教坊司納稅。

  大人時常光顧那些地方,確實是心懷朝廷,鞠躬盡瘁,努力為朝廷做貢獻啊。”

  嚴黨官員大怒,但想起自己最後總是要寬衣解帶的,不能搞得太僵硬,只得賭氣回列,換另一個來。

  “蕭大人,朝廷鹽鐵專賣也好,青樓勾欄也罷,都是不允許百姓經營的生意,也不影響百姓生計。

  國坊若是連絲綢瓷器都做了,那民眾該怎麼辦呢?這不是與民爭利是什麼?”

  蕭風點點頭:“你能想到與民爭利,也算你是個有心人。與民爭利,也要有利可爭才行。

  現在民間的織機,少則居家女子,一人一機而已;多則不過十幾臺,幾十臺的作坊。

  因何如此?因為商路不暢,靠自給自足這些已經足夠了。但若商路通暢,這些則遠遠不夠。

  國坊中的絲綢瓷器,以及一切產業,是要做精品,是要掙外國人的錢!民間產業則是要物美價廉。

  以瓷器為例,自古就有官窯民窯之分,你讓老百姓捧著個官窯的瓷碗吃飯,本就是暴殄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