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啟2007,從學霸到學閥 作品

第228章 進行細胞實驗

  但是做的時候卻不簡單。

  細胞培養時,每代細胞生長都要經歷五個時期:遊離期,貼壁或懸浮期、潛伏期、對數成長期及停止期。

  這個過程就需要不少的時間了,而且操作非常繁複。

  更別說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了。

  完成了初步的實驗設計,陸時羨稍微檢查了一下,看看有沒有什麼邏輯錯誤,對照組是否設置合理等等問題。

  有些能夠依靠細心避免的失誤,能減少或者消除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陸時羨可不想後面被馬玉恆碎碎唸了,他是來做實驗的,而非來惹麻煩的。

  他完成消毒工作之後,穿好大白褂,正式進入了試驗檯。

  準備好待會要用的一切工具和試劑,檢查無誤後,開始了他的操作。

  原代t細胞的來源他選擇的是實驗鼠的脾臟。

  似乎因為其30%的細胞都是免疫細胞,做免疫實驗基本就離不開脾臟這個器官。

  雖然人體細胞是最好的原代細胞,但是進行這種實驗必須進行嚴格的倫理審查,沒有批准隨意進行實驗會引發嚴重的後果。

  這一點在他剛進實驗室進行第一節課程的時候就被告知。

  這也是所有生物學家的共同問題。

  沒有實驗,不可能得到數據。

  沒有數據,不可能揭示規律。

  於是為了進行實驗,就得尋找實驗對象替代品。

  按照基因相似度而言,黑猩猩也是極好的實驗對象。

  但這種靈長類動物目前已經成為了瀕危動物,它顯然也是極不合適的實驗對象。

  最後生物學家們的目光匯聚到了小白鼠的身上。

  它數量眾多,繁殖能力強,遺傳背景明確,具有已知菌叢而且模型性狀顯著並穩定。

  最關鍵的是小白鼠與人的基因相似度高達85%,其染色體上的鹼基對與人類也非常的相似。

  最後,不得不說名聲真的很重要。

  它的“惡名”屬性最後使得實驗者不會揹負上惡名。

  消滅害蟲顯然不會涉及到倫理與輿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