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淼尉遲寶琪 作品

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曬鹽場豐收


                 管事嘴裡所說的葷腥之物,更是一些收來的沒人要的一些小雜魚,只能拿去當飼料亦或是乾脆漚肥用的小雜魚,另外還有一些是鯨魚處理工坊那邊,從鯨魚身上剃下來的零零碎碎的雜碎,這就是管事嘴裡說的那所謂的葷腥。

  這些東西可以說是在海州港,根本就不會送到各工坊給工人吃的東西,卻在這裡,被那些高句麗人視作美味,隔三差五能吃上這樣一些葷腥之物,就讓他們覺得這日子過的不錯!

  這其實跟餵豬也差不多,充其量就是考慮到他們消耗體力比較大,量還是基本上能讓他們吃個七八分飽的,另外也就是鹽用的量很足罷了。

  之所以用鹽量足,其實還是因為徐淼在海州的鬱洲島上開設的鹽場,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建設之後,已經投入生產了。

  這座鹽場,是大唐第一座超大型曬鹽場,在鬱洲島的海邊灘塗上,佔地面積數千畝之多,建成大大小小的鹽田數百塊,用工兩千多人,屬於是海州的官辦鹽場。

  鬱洲島南部日照條件良好,而且灘塗也適合開設鹽田,在經過最初一段時間的摸索之後,逐漸將曬鹽技術固定了下來。

  反正徐淼已經把曬鹽的方法都詳細搞出來了,只是細節方面需要進行一番試驗,所以技術固定下來的速度也很快。

  從貞觀七年下半年起,鬱洲島鹽場就開始正式出鹽了。

  這樣的曬鹽法比起以前的煮鹽之法,可省老鼻子了,不但節省人力,而且還完全不再需要大量的柴草進行熬煮,也省去了製作熬鹽用的鐵釜或者陶釜,只需要把海水引入到鹽田之中,然後就等著太陽曬就行了。

  雖然曬鹽還需要幾道程序,但是關鍵還是依靠晾曬,所以和煮鹽相比,成本極低。

  當鹽場開始出鹽的時候,看著一堆堆白花花的海鹽,海州衙門的官吏們都看傻了。

  這鹽在這時代,就是跟錢差不多的硬通貨,這麼多的鹽,簡直就跟白花花的銀子差不多了。

  於是這官辦鹽場,一下就成了海州的經濟支柱,除去正常徵收稅賦之外,這裡所產的鹽,估摸著一年下來,就起碼要十幾二十萬貫之多。

  這一下可把海州的官吏們給樂蒙了,有了這個鹽場之後,以後他們海州再也不愁沒錢花了。

  而這些鹽不但足夠供應海州人隨便吃,而且還可以遠銷到別的地方去,因為成本實在是太低,市場競爭力自然而然也不用多說。

  海州大量產鹽這個消息一經傳開,頓時就吸引來了大批的鹽商,紛紛趕來了海州採辦這裡的海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