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淼尉遲寶琪 作品

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海運的潛力


                 這樣的變化讓李二和朝中一些朝臣們都甚是欣喜,當初徐淼鼓吹興海的時候,他們多都有些不以為然,根深蒂固的大陸思想,限制了他們的眼界,他們看不到海上貿易活動可能給國家帶來什麼好處。

  所以當初沒幾個人在意徐淼的興海理論,認為徐淼是在誇大其詞,海上貿易能有多大利呢?所以支持徐淼的沒有幾個人,反倒是冷嘲熱諷的人卻著實不少。

  但是當時間到了貞觀十年的時候,徐淼也已經就任海州刺史四年多的時候,沿海一帶因為海上貿易的興起,開始給大唐沿海一帶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之後,看著沿海各州縣的稅收都在大幅增加,人口也在增加的時候,朝中一些大臣才意識到當初徐淼並非是在誇大其詞的吹牛皮。

  特別是南方因為氣候等原因,產出的稻米量很大,隨著大唐國內局勢這些年來越來越平靜,地方農業發展也穩步提升,使得南方糧食產量得以出現了富裕的情況。

  特別是隨著紅薯這種農作物逐步開始在全國各地推廣種植,讓各地的糧食產量都得到了穩步提升,人們也開始從吃飽肚子,逐漸開始向吃好發展。

  稻米這種以前多在南方才受歡迎的糧食,這時候在北方也開始受到了歡迎,在這之前,北方的主糧其實還是以小米為主,到了貞觀十年的時候,隨著海船將一船一船的稻米從南方販運到北方的時候,北方人也開始接受了稻米這種糧食。

  加之水磨坊這幾年,也開始在大唐各地得到了推廣,讓小麥的磨製成麵粉之後再食用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也讓大唐農民的種植結構開始發生轉變。

  另外還有大面積開始種植的紅薯,讓大唐北方的食物結構開始出現變化,整體上也令大唐現如今的局面越來越好。

  貞觀九年的時候,河北道滄州、薊州等地出現大旱,糧食嚴重減產,造成了河北道多地出現了糧荒。

  但是到了貞觀九年,面對著這樣的災情,朝廷處置起來,就比起以前要輕鬆了許多。

  一是因為紅薯的推廣,讓北方很多地區糧食產量都大幅提升,紅薯曬乾儲存起來之後,雖然這東西不管是磨成面,還是直接煮熟吃,口感都不如麥面和小米,但是這東西關鍵量大呀!

  而且在饑荒的時候,餓急眼的人,哪兒還管什麼口感好不好呢!能填飽肚子不餓死就是好糧食。

  所以朝廷立即便從河南道北部以及河北道未受災的地區,向災區緊急調運了大量的糧食,又在江南沿海徵調大量的海船,從江南裝運了大量的稻米,走海路運往河北道滄州等地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