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151.第150章 議論去吧

第150章議論去吧

憲帝的諡號與廟號因為劉辯的直接參與,進行地很順利。

但在大赦天下的問題上,因為劉辯並未第一時間表態,在朝堂之中再度有了爭執,繼而越演越烈。

在封建時代,嚴明法治是一件很難施行的事,但這並不意味著士大夫眼中沒有尊重律法的觀念,真正的儒學大家大都有其務實的一面。

大赦天下這種極度破壞法治的做法看似逐漸成了傳統,但實際上一直以來都不乏反對的人。

早的有漢元帝時的匡衡,光武帝時的吳漢。近的來說,如劉辯的老師鄭玄。在他們的政治觀點中,都認為大赦天下不利於治理。

且持此觀點的絕不止他們,當儒生們意識到他們修身齊家所帶來的引領效果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時,強化刑法的主張便順勢而出了。

桓帝時,術士張成“推算”出朝廷要大赦天下,便讓他的兒子去殺死仇人,而後果然遇到了大赦,殺人罪本應得免。

但幸運的是張成的兒子遇到了李膺,被李膺頂著大赦的詔書處死。

荀彧的堂兄荀悅為太子倉令,六百石,剛好有資格出現在朝堂之中。

潁川荀氏是荀子的後人,荀彧當初向劉辯提出的四患五政,便將道德與律法相提並論。

荀悅清楚太子在大赦天下問題上的態度,與他相合,首先提出了異議。

“國家大赦,原本是為了給百姓改過的機會,但現在卻變成了罪犯逃脫懲罰的工具,歲歲赦宥,於治理沒有益處。”

尋常百姓哪敢觸犯律法,通常只能作為受害者存在。

和孔融一樣在御史臺擴編後成為侍御史的邊讓反駁道:“大赦天下乃是仁德之舉,新君繼位,正該廣施恩德,豈能偏廢?聖人說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只知嚴法,不知寬宥,豈是德政?”

像孔融邊讓這等名士,作為侍御史最大的優點就是不畏權貴,敢於噴人,但缺點

對於劉辯來說,大赦天下,今年才抓的那些貪腐官吏中罪不至死的必然在赦免的名單之中,把他們赦免了,回去後繼續作威作福,那他和關羽今年的活不就白乾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