黯淡星L 作品

第337章 都是朕的錯

徙陵是前漢應對豪強的良策,在元帝廢除徙陵之策前,每建一座陵寢,便有一座新建的縣邑出現在關中的大地上。

縣中的居民負責為天子守衛陵寢,如此重任和榮幸,一般的黔首自然是沒有資格的。

於是乎,關東的“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傑併兼之家”自然是當仁不讓,要遷來關中享受屬於他們的榮譽。

此舉雖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土地兼併的結構性矛盾,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直高效的“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解決有問題的人”。

但在漢元帝之時,這種苦一苦大族豪強的政策最終被廢止。當時的元帝面對天下的“洶洶民意”,地方實力派的火速壯大,就算不想廢除,只怕也難以執行了。

皇甫嵩做的事的確是同劉辯商量好了的,目的很簡單試探。

因為想要恢復徙陵的政策,其難度甚至比鹽鐵官營還要高後者大概還能通過道德、前途、增加俸祿等手段拉攏一批官吏,可前者,只剩道德了。

全靠道德?效果懂的都懂。

所以劉辯知道現階段徙陵是絕不可行的。

可接到皇甫嵩關於豪族豪強私蓄有著私兵之實的賓客的奏書,劉辯當然明白,一旦他想要真正的重新度田,這些在黃巾之亂八九年後依然存在的私兵是絕對的不穩定因素。

黃巾之亂對於漢室造成的危害太大了。

在黃巾之亂前,似中原之地,幾乎見不到什麼塢堡,不論是豪族豪強都不會刻意培養超過三位數的賓客,畢竟有培養賓客的錢,多養幾個說話好聽的奴婢不香嗎?

但黃巾之亂打破了此間的美好,最初以反抗的義軍很快就軍紀敗壞變成了賊寇。

光武帝培養出來的儒生士人們以宗族為紐帶,掌控著鄉里。當宗族可能遭受到未知的武力威脅,無論是私兵還是塢堡,都會應運而生。

雖然像呂李兩族這般有能力爆兵過千的終究是少數,單個塢堡並不難解決,但架不住數量多啊!

對於劉辯來說,這是絕對不可忽視的事情。

徙陵不行那就徙邊,不能大規模來那就挑著刺頭針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