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想法

這還是按照官衙規矩,超過五十年的卷宗會挑揀銷燬,不然數量翻倍都不奇怪。

進到裡面,楊謙很快找到了一間單獨的小屋,門框上掛著小牌子:積案、懸案名冊單列。

楊謙一進裡面就坐了足足大半天。

手裡還多了幾頁摘錄的紙張,上面寫滿了案子的編列號還有名字等相關的信息。寫完之後就疊好收在懷裡。

從衙口裡出來,楊謙的腦子裡依舊是這大半天來自己翻看的那些積案和懸案的名冊目錄。

雖然沒有仔細去數,但楊謙覺得往少了說,各班役頭上掛著的懸案和積案至少都有上百件。一些年生久遠,一些集中在最近十年。

什麼案子都有。兇殺、流竄作案、無頭案、縱火、投毒、失蹤......所有能想到的案子,都在目錄裡面。

就算楊謙這種身在公門內,並且辦案為生的捕頭也在看到如此多的積案和懸案時不禁汗顏,更別說若讓外面百姓知曉,怕不是要出亂子。

楊謙一邊汗顏一邊從這些一長串的名字裡尋找自己要挑揀的目標。

涉及賊匪和妖邪的先挑出來。

然後再在這些涉及賊匪和妖邪的案子裡尋找明顯涉及到衛戍的案子。比如說所有此類發生在城內的案子都可以往衛戍身上靠。

還有涉及車馬行劫案、城外莊戶、村鎮連屠的案子等等。

再之後需要從兩道篩選出來的案子裡再判斷,進行最後的一輪篩選。

最後的篩選楊謙也選擇簡單粗暴的方法:涉案財貨多寡。

就算是妖邪殺人也不會是無事殺著玩兒的,都是有目的的。

什麼目的最直接?

自然就是好處!

對妖邪來說血食是好處,財貨同樣是好處。而對於賊匪而言,提著腦袋做舔血的買賣不就是為了撈快錢嘛!

而對於這次王海幾乎明示的“衛戍一系”更是無利不早起。

所以楊謙看來,案子牽扯的財貨越多越可能背後扯到衛戍身上。同樣死的人越多,也極可能扯到衛戍身上去。

不過即便這樣篩選了,楊謙依舊摘錄了足足十七件案子離開衙口。

可見衙積案和懸案之多之嚴峻。

“回去之後再好好研究一下吧。這事兒最重要的就是起頭,絕對不能出錯,不然再想調頭可就難了。”楊謙心裡暗自提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