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作品

第124章 老朱的殿試

  李進瞪大了眼睛。

  看著處在榜首位置的李進二字。

  即便沉穩如他,在看到這個結果時,臉上也是難掩激動之色。

  李進不僅上榜,而且還中了榜首會元!

  這幾乎是讀書人最高的榮譽。

  他做了幾次深呼吸,這才平復下來,對於楊憲就越發感激。

  他自認為如果沒有那幾個月時間揚州教學生涯,他是絕對拿不到這個名次。

  

  甚至如果自己還是保持以前那種讀書人固有的思維,名落孫山也說不定。

  會試上榜的考生,便是貢士。

  對他們來說,之後還有最後一場考試,那就是殿試。

  不過由於,殿試只定名次,不存在被黜落的問題。

  因此只要會試上榜,功名便已經穩了。

  到了這一步,考生們基本不會有心理負擔,要慶祝的可以慶祝起來了。

  當然大部分人,還是在認真準備即將到來的殿試。不過經歷過先前這種魔鬼會試,殿試要考什麼,他們一下子也沒有底,更無從準備。

  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

  出榜分三甲:一甲為賜進士及第,只有前三名,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二甲為賜進士出身若干人,第一名稱傳臚;三甲為賜同進士出身若干人。在一、二、三甲的都泛稱進士。

  中了進士,功名就到了盡頭。

  會試的題目由朱標出。

  而殿試的題目則是由朱元璋親自定,對於自己這個題目,朱元璋十分滿意。

  在朱元璋看來,他出的考題不僅完全滿足科舉改革的要求,而且還能順理成章引出下一次科舉考核朝廷所需要的人才,簡直是再合適不過了。

  雖然此次恩科科考題目是由朱元璋、朱標父子自己出的,可事實上其實都是在受到楊憲影響後做出的。

  也就是說其實楊憲本人,才是這場科舉改革的真正引導者。

  大明首次恩科,一共選出貢士三十六人。

  這也是大明的第一批貢士,這些人也將是朝廷的未來棟樑。

  常言道,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為了讓他們能夠扛起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