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作品

第135章 一堆破爛


                 第135章一堆破爛

  玻璃在我國古代又叫琉璃,就是沙師弟失手打碎的那個。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其他氧化物。

  最早出現在4000年前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埃及的遺蹟中。

  我國玻璃最早出現於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劍的劍格上鑲嵌的玻璃就是中國早期本土玻璃製品的代表。

  雖然我國本土很早便出現了製作玻璃的技藝,可當時的玻璃與現代玻璃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古代西方的玻璃,由於礦物和石英砂的品質,其成分都是鈉鈣玻璃,這種玻璃更接近現代玻璃。

  而此時中國的玻璃主要是鉛鋇玻璃,手感沉重,做不到無色,且容易破碎,怕冷熱衝擊,而且不適合盛裝食物,完全比不上陶瓷。

  因此玻璃發展速度一直很慢,再加上宋瓷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玻璃的普及。

  而遼金元等少數民族政權也不重視玻璃技藝。

  導致這一時期,玻璃業相對停滯,現存玻璃器不多,且多為西域傳入產品。

  玻璃燒製技藝甚至曾經一度斷了傳承。

  如今明朝初年,琉璃的燒製技藝同樣是保密的,幾乎是皇家專利。

  琉璃製品也只是賞賜給皇室宗親、勳貴大臣價值堪比黃金的奢侈品。

  為了接下來的玻璃燒製做準備,楊憲在揚州又開設了新的工坊,很多東西都要提前準備,因為楊憲要做的不是從系統兌換一些成品玻璃,而是要讓這項技術徹底在這片土地紮根。

  楊憲的動靜,自然也引來了朱標的注意。

  畢竟楊憲的每一次發明,對於大明而言都是具有開創意義的,他會如此關心並不奇怪。

  一番打聽後,朱標露出疑惑的神情,開口道:“楊卿,你這是打算燒製琉璃?”

  楊憲先是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開口道:“我準備燒製的叫做玻璃,與殿下認為的琉璃,並不完全相同。”

  楊憲只是隨口的一句話,朱標卻實將其記在了心裡。

  並不完全相同,說明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朱標甚至沒去問,這玻璃製造出來具體是幹嘛用的。和老朱不同,對於楊憲,朱標是完全百分之一百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