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種壞毛病 作品

第311章 東瀛與高麗(4k)

 因為高麗國早已經積弊已久,整個國家更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而自己呢? 

 人口大面積流失,才會導致出現今天的情況。 

 不僅僅是文字,政治、軍事、文化等等方面,漢化程度都很高。這點倒是便於融合。 

 按照原時空,真正誕生朝鮮文字還得等到100多年後,在當時的朝鮮王朝第四代國王世宗的積極倡導下,派遣朝鮮學者幾十次來大明朝學習關於音律方面的研究,創造出了由28個字母組成的朝鮮文字,這就是“訓民正音”,其目的是為了讓百姓識字。 

 坐在王座上的朱棡沉默了片刻,開口道:“高麗現在的情況大家如今也都瞭解了,接下來一段時間定然會十分艱難,要想快速擺脫如今這種情況,以下幾點最為重要,必須馬上實施。” 

 聽完所有報告後。 

 百姓們連生活都快要過不下去了,民不聊生,又哪裡來的那麼多稅收。 

 農業上,高麗經濟構造主要是依託土地財政,但境內多山而貧瘠,按照大臣們彙報所講“三韓之地,非四方舟車之會,無物產之饒、貨殖之利,民生所仰,只在地力。而鴨綠以南,大抵皆山,肥膏不易之田,絕無而僅有也。” 

 高麗之前好歹也是一個國家,而且單算面積也有一個省這麼大,人口也不算太少有200多萬,可一年賦稅全部加起來,竟然還不如大明中等省份的十分之一。 

 聽了這名年輕官員的話後,朱棡兩眼一黑。 

 “其一,便是在高麗境內迅速推行大明各式新政,稅收制度首當其衝。” 

 因此對於大明各省份的賦稅情況朱棡是清楚的。 

 以前他還在暗中嘲笑朱樉,說他的封地不過是一處國中國而已,可再是國中國,面積再小。 

 也正是因為這個造成了一個十分有意思的情形,那就是泡菜國的國民身份證上名字一欄都特別標註了漢字。 

 以上便是如今高麗的人口經濟情況。 

 在商業上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高麗一直有開展海外貿易,開京禮成江口的碧瀾渡港口十分繁華。 

 軍事上,兵極弱、兵器甚簡而疏。第一點從朱棡能夠做到三月滅其國這一點便能知曉,拿下高麗後,這些日子清點高麗上下軍械庫,發現兵器裝備也是垃圾的離譜,不僅儲備少而且裝備質量差。朱棡是真的不知道,當時是誰給的高麗王勇氣。大明即便是沒有新式火器,回到以前刀馬弓箭為主的時候,朱棡有自信打他們同樣像打崽一樣。 

 這個時間點本就是高麗王朝的末期,按原時空的走向也該改朝換代了。 

 這點很重要,好在此時的高麗並沒有自己的語言,他們日常使用的本就是漢字。但由於封建社會等級制度,能學習的只能是貴族,平民間無法傳播。 

 因為一般日常交流可以用表音,但是名字的話比如: 

 wang da chui可譯為王大錘汪達錘王噠吹……因為沒有音標,具體什麼寓意就不得而知了。 

 因為同音字太多了,卻無法區別,如果只寫韓文,除了自己和家人懂以外的其他人是不知道他的名字到底是哪幾個字。所以只能迴歸本質——“漢字”來進行加以修飾說明。(姓甚名誰) 

 泡菜國就是這麼可笑。 

 “其三就是徐蘇開展政務員考試,一旦新政推行人員擴增,現如今的高麗官員人數絕對不夠用。對於現有的官吏同樣要進行重新培訓。” 

 短時間內想要治理好高麗,勢必是要用高麗本地人的,因為只有這樣在過渡期,引起的反彈才會最小,這一點朱棡心裡很清楚。 

 可他想要用的並不是原來高麗朝堂上那一批傢伙,而是想要直接從平民當中去選德才兼備者。 

 這同樣是讓高麗人快速融入大明的一個重要手段。 

 讓這些本地的年輕人加入到政務員體系當中,通過他們來推行新政,事半功倍。 

 三道政令發出,王府內所有官員都繃緊了自己的那根弦。 

 高麗剛剛納入大明版圖。 

 他朱棡的親王府也才設立,尚未在這片土地上扎穩根基,尤其是在最開始的這段時間內,很有可能會發生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