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航顏方詡 作品

第三百一十五章,動力甲科技

  其他的部隊也可以用,畢竟單兵碰到需要爆破的東西,常規炸藥哪兒有熱熔炸彈靠譜。

  而犀牛運兵車,也確實是各大星際戰士戰團最常用的載具。

  拿漫步者步戰車相比,犀牛更大、更重、裝甲更厚,火力和載重也更猛。其上面還有專門可以連接星際戰士動力甲的接口,可以讓這些超人通過表皮的黑色甲殼,直接利用意識操控車輛。

  換而言之,在凡人手裡,這就是個重裝版步戰車;但在星際戰士們手裡,這麼大個玩意兒能開出極其飄逸、靈活的效果,對性能的發揮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凡人部隊非要用犀牛,也可以,就是浪費。畢竟,犀牛的造價是漫步者的五倍。

  單兵火箭巢也是同樣的道理,跟一般的火箭筒比,就是大、重、荷彈量更多,外加有個動力甲接口。普通士兵也能用,但得拿個車來裝;而且也沒法像是星際戰士那樣,念頭一動就能發射,準確性還大增。

  這幾件裝備,對於不死鳥戰團的加強……不能說一點都沒有,但其實並不大。

  就比如熱熔炸彈,以前聯盟是造不了,但可以買啊,這東西又不算太貴;犀牛運兵車,在凡人部隊普及不了,成本問題和效能問題,但只用在不死鳥身上的話,他們就三十來號人,四臺就夠了。那需求量這麼少,還真就是造不如買。

  唯有那個火箭巢,還有點用,但也不是有用在星際戰士們身上,而是可以丟到聯盟的軍工部門,去掉對應的控制系統,安裝在裝甲車輛或者直接裝在卡車上,搞成車載火箭炮,增強炮兵部隊的火力類型。

  說白了,不是這些裝備不行,而是上不去規模,就沒必要自己造。統共就三十多個星際戰士,要啥裝備不能單獨買,自己費了半天勁,拉了一套生產線,就為了服務三十多個人,是不划算的。

  當然了,作為技術儲備,仍舊需要。

  本質上,這個問題不是科技垃圾帶來的,而是不死鳥數量太少帶來的。

  而制約不死鳥數量增長的核心緣故,一方面是人數,另一方面就是動力甲。

  接下來,顧航指望的,就是最後這一萬點恩賜,在一萬檔上的抽獎了。

  一萬檔中,有60%的概率,能抽出來精英級科技。再加上星際戰士科技限定,戰術動力甲本身也屬於精英級。總體而言,把握還是挺大的。

  當然了,要是碰上了那30%概率的史詩級科技,直接抽出來個什麼終結者動力甲的製造技術……那就有點整蠱了,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顧航摩拳擦掌,稍稍祈禱了一番,點了下去。

  最後的一萬點恩賜如流水般的消失,而最終換來的,果然不失所望。

  【第四代‘偉岸’戰術動力甲】

  果然中了!

  但很快,顧航臉上剛剛洋溢起來的笑容,就又逐漸平淡了下去。

  抽到了想要的動力甲技術,那當然是很好的。現在,不死鳥之中都有好幾個已經長成了超人器官的新兵,沒有裝甲穿呢,更別說,他還花費了一萬五千恩賜點數,用於新培養二十名不死鳥新血。

  這些人,都不愁動力甲穿了。

  但問題就出在,顧航抽到的,是第四代‘偉岸’型動力甲。

  到現在為止,顧航已經對星際戰士的相關知識,進行過一次惡補了。

  關於動力甲的情況,他也知道了不少。

  目前,帝國內的星際戰士們,穿戴的動力甲型號是很繁多的,但各種繁亂的型號,大約也是在某一代際的基礎型號上,發展出來的。

  最基本的星際戰士動力甲,是很清晰的有九代。

  但並不是說,代際越新的,就越好。實際上,在最近一萬年之間,不說動力甲了,就說整個帝國,在很多技術上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在退步。

  機械教會科研主要靠考古,這或許不是個笑話。人類至今的科技水平,在大斷代之後,距離帝國建立之前的人類黃金年代有巨大的差距;跟帝皇還在人間時候,甚至也稍有不如。

  很多代動力甲,現在都還在生產,只是產量有高有低的差別。

  比如現在帝國內,可能是現役數量最多的動力甲型號,是八代‘天鷹型’,也就是現在不死鳥們全員身上裝備的動力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