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齊賢臺

  待王潮走後,端坐在齊賢臺暖閣內的蕭正亮,不由撫須大笑。

  所謂的齊賢臺,和大明的內閣基本類似。

  若齊賢臺諸掌事大臣,一致反對皇帝的聖旨,這道聖旨多半也發佈不了。

  從這一點看,文官們其實已經擁有了對抗皇權的資本。

  不過,早年大楚的齊賢臺,卻沒有這麼大的權力。

  太祖、太宗時期,齊賢臺僅僅只是輔佐帝王的批閱奏摺的權力,但自從先帝仁宗不斷放權齊賢臺後。

  這個特殊的機構,權力變得越來越大。

  保德帝登基後,雖也有遏制齊賢臺,但效果談不上有多大。

  可以說,保德帝早年執政時期,大多數精力其實都在和齊賢臺對抗。

  直到保德帝借對付突奴人的機會,掌握到兵權後,連殺了幾任齊賢臺掌事,才逐漸佔得上風。

  只是,彼時的齊賢臺大勢已成。

  保德帝也無法盡奪齊賢臺之權。

  後來隨著保德帝沉迷修仙,齊賢臺便又趁機拿到了朝堂話語權。

  尤其是在蕭正亮上位後。

  齊賢臺的權力變得愈發膨脹。

  很多時候,他們甚至能連皇帝的聖旨都不鳥。

  “太師,此聖旨,咱們該用詔書,還是……”

  有掌事朝蕭正亮問道。

  王潮帶來的僅僅只是保德帝的口頭旨意,並沒有明確聖旨該用何等規格。

  這些年,保德帝對於朝政越來越不上心。

  很多時候,連聖旨都是由宮中太監傳話給齊賢臺,然後由齊賢臺自行商量著擬定。

  如今幾乎已經形成了慣例。彡彡訁凊

  “且讓老夫想想。”

  蕭正亮聞言,沉吟道。

  聖旨用何等規格,得慎重對待。

  尤其是詔書,更得慎之又慎,輕易發不得。

  畢竟,詔書是昭告天下的。

  “用敕書吧!”

  蕭正亮想來片刻,緩緩說道。

  上一次保德帝任命項炎為繡衣都督,用的是詔書。

  當時差點在士林中引起譁然。

  有了上一次的教訓,蕭正亮覺得還是謹慎點,用敕書比較好。

  畢竟,這僅僅只是個繡衣都督的任免,又何必搞得天下皆知?

  他多少還想替洛珩遮掩一下,不至於讓他在士林中的清名盡數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