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章 020

 第20章

 自萬年宮折返長安,不似車駕儀仗往來需要多日,以弘化公主這等騎術好手的本事,兼有薛仁貴護衛在側,不過三日多些便已夠了。

 打宮城含光門而入的時候,時近正午。

 弘化公主伸手扇了扇風,覺得此地比之山中著實要熱上不少,又恰逢今日頭頂烈日,還有些熱力上湧。

 按說此時乃是留守長安的各部官員休息之時,但想到此前媚娘格外嚴肅的囑託,和那封信中對於水患的憂慮,她步履未停,直奔位於秘書省與鴻臚客館之間的太史局而去。

 唐承隋制,以太史局為觀測天文、撰寫曆法之處。

 不過莫要覺得,太史局這種機構有個三五十人負責觀察氣象,再有三五十人負責修編曆書也就夠了。

 若是算上在此地進學的學生,合計能高達千人。

 就算去掉了十數個隨駕往萬年宮去負責記錄和上報黃道吉日的,也還有四位數的人手。

 弘化公主領著薛仁貴穿過了太史局門前的一片平房,便見靈臺之前的廊下,天文觀生與負責教習的靈臺郎坐在一處,正在一邊曬著太陽,一邊享用中午的這頓廊下食。

 她耳聞風聲掠過,憑藉著矯健的身手,下意識地伸手一抓,直接將飛到她面前來的一隻毽球給抓在了手裡。

 眼看那發覺闖禍的天文觀生戰戰兢兢地趨步上前,弘化也沒跟她計較的意思,直接將毽球丟回了對方的手中,“來個能負責的人。”

 其實也不用她多提醒,靈臺郎早把“盒飯”放一邊去了。

 弘化公主早年間在宮中進學的時候沒呆在這兒過,他自然不認得,可她身上的吐谷渾服飾卻不難認出來,能以這等裝束進入皇宮內苑的本就屈指可數。

 再看隨同來此的薛仁貴衣著和魚袋……能判斷出個大概了。

 見他走上前來,弘化問道:“太史令何在?”

 靈臺郎應道:“我阿耶正在靈臺之上。”

 弘化訝然了一瞬,又轉而想到,太史局這地方的官職大多是家傳世襲,那麼李淳風的兒子也在此地任職,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便只接道:“那勞駕領路了。”

 李諺自弘化公主的手中接過了天子賜予的准入手令,臉上的緊繃之色舒展了不少,“請隨我上來吧,不過靈臺的頂層均是我阿耶所布,請公主千萬莫要擅動。”

 弘化頷首。

 做學問的人,總是難免有些怪癖的,何況是李淳風這種和“天”打交道的。

 薛仁貴被留在了下頭,只有弘化公主跟著李諺上了靈臺。

 這七丈高的靈臺頂層,最為顯眼的便是那架銅鑄三重渾天儀。

 二十一年前,這架渾天儀在四遊儀與六合儀的基礎上,又發展出了三辰儀的這一層,在測量經緯上更進一步。這架渾天儀一度被陳列在凝暉閣中,但自他於六年前擔任太史令後,它便被擺在了靈臺之上。

 此時並非夜間,還不到以窺管指向星辰的時候,只有身著

 綠色官服的中年人正站在渾天儀之間,時而伸手撥弄著銅軌,時而在他手中的書卷上記錄著什麼。

 弘化的眼力還不錯,隱約自翻動的封皮上瞧見了《法象志》三個字。

 “太史令。”這等辦正事的場合,李諺可不敢公然喊出阿耶二字來,還是稱呼著對方的官名。

 李淳風似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作之中,聽到這一聲方才倏爾抬頭,朝著來人的方向看去。

 這麼一轉過正面來倒是讓人發現了,他的這身有點意思。

 身上官服為了防止耽誤事兒,被他收成了更窄的袖口,下襬也被捯飭了一番,頗顯乾淨利落,但這張臉又無端顯出幾分仙風道骨之態,和衣著中的幹練有些違和。

 弘化還在斟酌如何開口,就見李淳風已快速地收起了自己手中的物事,越過了那渾天儀周遭的防護欄,走到了面前。

 “公主遠駕而來,不是為了尋常事吧???[]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弘化一怔,旋即笑問:“這是太史令卜算出來的?”

 李淳風朝著李諺擺了擺手,示意他先退下,這才回道:“能在臉上和行動上看出來的東西,何必要用上卜卦之術。今日又有燕雀落於臺前,有貴客將至,大約正應在公主身上了。”

 “只是……”

 李淳風道:“那燕雀叼走了我的早膳,似乎是個惡客。弘化公主,有何要事,不如直言吧。”

 弘化公主倒是沒想到,來見到李淳風后會是這等情形。

 但好像,和有本事且聰明的人說話,確實沒必要整這麼彎彎繞繞的。

 反正陛下不在此地,閒雜人等也不在這裡,她何必先拿那為吐谷渾求取曆書天象的理由搪塞,還不如直接切入正題。

 武昭儀寫的那封書信當即被她遞到了李淳風的手中,“昭儀令我從太史令處得一個答案,近日岐州可有水患之可能?”

 卜卦也好,天象也罷,只要李淳風給出個偏向於可能的答覆,她即刻動手搶人!

 李淳風:“……”

 他好像同樣不需卜卦,都能從弘化問話的神情中看出一種不妙的預感。

 但在將信逐字逐句看過去後,他的臉色又嚴肅了起來。

 人命關天的事情,由不得以妄言相答。就像他所鑽研的星象曆法之道,也必須以切實的數據來驗證。

 他長出了一口氣,“請公主稍等片刻。”

 見李淳風已朝著一旁的書架走去,熟門熟路地將其上一本厚重的書籍給取了下來,似要找些資料用於佐證,弘化又沒與之相關的經驗,下意識地便越過那渾天儀,朝著靈臺之外看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