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46 章 046(一更)

 等待一個時機?

 這可不像是一句尋常的話。

 當崔知溫與崔元綜在洛陽城中暫時安頓下來後,崔元綜便聽崔知溫找上門來問道:“你年少聰慧,不如與我一併分析分析這其中的情況。”

 “陛下所等的那個能被留在石碑之上的名字,會是誰的?”

 崔元綜聞言朝著崔知溫看去。

 這位比他大上十來歲的同宗長輩,一面說著他說話不夠謹慎,一面也因自己未經官場,在臉上透出了幾分情緒來。又或許,這僅僅是因為在他面前不必有所保留而已。

 他心中冷嗤了一聲,垂眸答道:“貞觀十二年,太宗頒佈氏族志,以皇族李姓為首,外戚長孫氏為次,以我五姓七望各家為第三等。”

 彼時李唐宗室一改南北朝時期排列宗族姓氏的規則,直接將皇族姓氏排列在第一位,更是罕見地將外戚也給提拔到了五姓七望的前面,足以讓人看到李世民的態度。

 在李世民看來,山東望族對於他李唐起兵奪取天下根本沒有提供任何一點助力,甚至都沒幾個在朝中做官的人,尤其是山東的崔、盧、鄭、李幾家,更可以說是日漸衰微,卻還在將五姓女嫁到其餘各家的時候索要高額的聘禮,簡直全無道理。

 既然如此,不必將他們的名字排列在前。

 這才有了現如今的《氏族志》。

 崔元綜說到這裡,固然話中無有波瀾,卻分明有幾分譏誚:“可這第二等的姓氏,又真對大唐有所裨益嗎?”

 反正崔元綜是不覺得有的。

 皇室自言姓氏尊崇,凌駕在世家之上,五姓七望各家暗諷李唐宗室掩耳盜鈴,卻總不敢在皇權之下真將這樣的話給說出來。但要嘲諷以長孫無忌為代表的長孫氏,那就沒有任何問題了。

 長孫氏是什麼東西?三代以上還是鮮卑後裔的玩意,憑什麼直接壓在他們的頭上?

 更讓他們覺得好笑的是,在李世民所給出的種種優待之下,長孫無忌身為天下姓氏第二,卻和做天子的李治起了權力衝突,以至於最後弄到了廢王立武的這一出!

 由此可見,要論氏族典範,還該看他們的。

 李治移駕洛陽,朝著他們放出了合作的信號,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崔元綜緊跟著問道:“您覺得,若是洛陽大戶不配留名於其上,又有洛水清平,似暗指門庭清流之意,會是什麼意思呢?”

 崔知溫的唇角動了動,並未當即答話,可他自己在心中是如何想的,他很清楚。

 方才他在聽到“洛水清平”四個字時心有所感,不正是因為他也打心底裡覺得,陛下所等的人正是他們嗎?

 也唯有他們這些山東望族子弟,才配在這等豐碑之上勒石記名!

 他思量了一番,當即令人前去再行打探一番,這塊洛水石碑的前因後果。

 在聽聞這其中種種後,崔知溫越發確信,尚且無字的碑銘背後,確實是為他們所留。

 他在屋中來回走動了片刻,還是下定了決心。

 就算並不是,那也無妨!

 這場水陸法會以紀念洛州刺史為名,又要修建天津橋,以便百姓從洛水上通過,在名聲上來說無論如何也不差。

 他既要以門蔭之法獲取官職、踏足大唐的權利中心,那就總要先為自己養一養名望的。

 時人多信讖緯之說,這橋樑之名……好像也正像是一條讓他通往權利中心的橋樑。

 他當即朝著崔元綜說道:“陛下既看來有意令我等先出錢修橋,那我等為其先做此事也無妨。”

 欲要取之必先與之,這是自古以來的真理。

 “那你的動作就得快一點了。”崔元綜提醒他,“昨日我又往碑前走了一趟,竟在此地看到了聞喜裴氏的人。”

 或者說,河東裴氏。

 比起遠在河北的清河崔氏,河東之地就在洛陽北面,還比他們距離陛下更近。

 反正陛下要的只是一支繼續平衡關隴勢力的力量,那麼這股力量是由山東望族組成,還是由數量更多的山東士族組成,對他來說根本沒有區別。

 驟然聽聞這個消息,崔知溫心中不由一緊。

 不錯,崔元綜講的道理沒錯!

 現在時間不等人,他該儘快看看,此番隨行的輜重裡,有多少財貨是能拿出來修建橋樑的!

 ——————

 武媚娘將手中的書頁往後翻了一頁。

 三日前,崔知溫以門蔭入仕,在千牛備身這個位置上起家,同時也將第一筆財物以敬仰前洛州刺史高義為名,捐贈到了修繕天津橋的地方。

 莫要小看千牛備身這個官職。這看似是個武官官職,卻能立足天子御前,非貴族宗親子弟不能擔任。一旦資歷足夠予以外派,必定是個高官。

 就連唐高祖李淵都是先從這個位置做起的。

 要說崔知溫此人的學問本事也不差,在天子將朝政時事問詢於他的時候,他堪稱一句對答如流,但若要武媚娘看來,比起學問,他還是出現的時機更妙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