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46 章 046(一更)

 哪怕是君王,也要善於將律法當做自己的武器,更何況是母親這位皇后。

 “很奇怪嗎?”武媚娘將一旁的書籤取來插在了書中,以防因為和女兒的對話找不見方才的位置,這才答道:“長孫無忌此人於我從未有好臉色,我也瞧不起他權臣不像權臣,親戚不像親戚,但也不得不承認,在主持修編永徽律這件事上,他辦事辦得還算漂亮。”

 “永徽律傳承自貞觀律,又因方今時情做出了些修改,是合乎典範的。以我近來逐條查閱,他也並未在其中包藏私心,留下什麼有利於他卻不利於旁人的東西。”

 這一點上,還是要客觀評價的。總不能因為他節制了陛下的權利,又因武媚娘上位、關隴勢力遭到打壓後長孫無忌無能遷怒,就真將此人完全當做個禍害。

 她隨即便聽女兒仰頭答道,“我不是在奇怪這個,阿孃之前就說了,我在學習的時候您也要學,不就應驗在這裡嘛。我只是在想,以阿孃的本事,您都已看起這個了,若能參與到貢舉之中,說不定還能拿個進士榜首呢。”

 武媚娘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就你嘴甜是吧。考榜首哪裡是這麼容易的事情。還有,為什麼是進士科?”

 都說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唐代貢舉之中,常見的貢舉科目便是秀才、明經、明法、明算、明字和進士科這六項,其中最為常見作為官員起步點的,還是明經和進士兩科。

 但這二者的含金量卻大大不同。若能錄進士科,起步的高度就比明經高出了不少。

 李清月含糊回道:“我就是覺得阿孃能行。”

 她總不能說,自己是因為那塊洛水石碑的緣故,這兩日裡除了看笑話外,還見到了不少人。

 出自清河崔氏的崔元綜崔知溫兩人姑且不論,她還見到了出身聞喜裴氏的裴炎。

 若論起這位的名頭,可要比前面兩位響亮得多。只因在歷史上,他先協助破獲了李賢藏匿兵甲謀反一事,又將李顯意圖讓權於岳父的事情彙報給了母

 親,導致了李顯被廢。

 可在母親試圖走上最後一步的時候,也同樣是他極力反駁,希望母親將權力還給李旦,最終以謀反之名被誅殺。

 往後的政局風雲姑且不論,這位裴氏子弟現在還是在弘文館中進學的學子,正打算藉著陛下對關東世家露出親近態度的時候去考科舉呢。

 那以李清月看來,裴炎能行的話,阿孃也應該行嘛。

 或許明經系的三禮三傳三史還得有記憶的本事,以母親平日裡的情況來看,未必能有這等準備的時間,不太能應付得過去那些口試大義題目,但進士科考的是時務策論,聽起來就很符合她的能力。

 畢竟,能在李治和關隴勢力的鬥法中見縫插針上位,本就代表一種洞察時局的本事了。

 “你啊,”武媚娘搖了搖頭,科舉能做進士榜首的,除卻學問、見識過人之外,家世也同樣重要啊。??[”

 做皇后都要家世,做官員若要升遷順利,又怎麼可能不要家世背景呢。

 她摸了摸女兒的腦袋,對她這個理想化的讚美是收下了,但實際一點的情況還是該說的。

 她還真是認真分析道:“永徽二年的狀元顏康成乃是顏子第三十八世孫,他父親也曾經做過陛下的通事舍人。永徽四年,走進士科及第之人僅有三人,其中年紀最小的那位王景之出自太原王氏。永徽五年、永徽六年各有一人以弱冠及第,前者出自太原王氏,後者出自聞喜裴氏。至於顯慶元年那位十八歲便中進士的蘇環,乃是雍州武功蘇氏之人。”

 “你看,能中進士之人未必顯貴,但能被點為進士頭名的,卻一定有其特殊之處。”

 所以就算她真為男子,也絕沒有機會進士登科榜首。

 這就是方今的規矩。

 李清月也這才後知後覺地想到,唐初的科舉雖然還沒讓主考官在其中影響力過大,也還沒有那等考前行卷的規則,卻是並沒有糊名制度的。

 所以當科舉試卷上交後,閱卷官必定能夠看到,這答卷之人到底是何身份。

 世家傲慢壟斷之處,正在於此了。

 而糊名制度的發起之人正是……

 她將目光投向了母親,“那若是阿孃能主持此事,要如何才能讓有真才實學的人能得到這個進士榜首名號呢?”

 武媚娘愣了一愣,沒想到會從女兒口中問出這樣的問題。

 就算她真能憑藉著皇后身份向陛下舉薦什麼官員,也絕不會是在科舉之中插手。

 可當女兒問出這話的時候,也不知為何,她下意識的反應並不是說此問不合常理,而是真在思考,若她為主考官的話,應當如何做,才不會出現上面這樣的進士科錄取結果呢?

 畢竟,她從不是一個甘於現狀之人。

 “若我有朝一日掌此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