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94 章 094(一更)

 航海羅盤這個東西,對於方今時代的人來說,既是個稀罕物,又可以說有點眼熟。

 船長疑惑地看著這個圓乎乎的東西被擺放在面前,見其上被寫了整圈的天干地支、八卦四維,乍看起來和八卦圖還有那麼一點相似。

 但不同的是,在航海羅盤的中間有著一個凹槽。

 “去取一點淡水來。”

 公主有令,當即有人行動了起來。

 而李清月自己的動作也沒停,她自這個包裹之中摸出了另外的一個小包袱,在裡面放著一塊磁石和一盒鐵針,以及……一根在登船前讓人取來的細草?

 這看起來還真是奇怪。

 船長緊盯著公主的一舉一動,見她將草穿在凹槽底部,針和磁石反覆摩擦後穿在了草上。隨後,當水在那凹槽中滿上的時候,那針便漂浮在了上頭,定格在了一個指向。

 李清月又自卓雲的手中取過了以白水晶打磨出的蓋面,將凹槽給小心地封口。

 做完這一切,她滿意地拍了拍手。

 雖然說,如果遇上傾覆的情況,這個蓋子和基座其實也還沒法嚴絲合縫地卡緊,但起碼目前來看,這已經是個初具雛形的航海羅盤了。

 “這是……”船長低聲開口。

 他原本還有些迷茫的,但他到底對於船航行的方向有數,又因海島算經等海航數學問題的進學,對於方位和距離遠比一般人敏感得多。

 在看到李清月轉了幾l次羅盤的方向,那水中鐵針都始終指向了同一個方向,分明和司南的特徵相似時,他腦中不由靈光一現,也當即驚呼出聲:

 “公……公主!這東西是另一種司南對不對!”

 它指示南北,而且看起來比司南的反應要靈敏得多。

 所以它周圍的標識和司南的底盤也很相似。

 那正是用來劃定方向的!

 天干地支外加八卦四維,合計將方位劃分成了四十八個方向,這麼一看的話,還比司南底盤的刻度劃分更加細緻一些。

 李清月迎上了他的探尋目光:“對,這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司南,不必晴天觀日,夜晚觀星,哪怕是在陰晦天氣也能夠進行海航,以防偏離航線。”

 “原本對於日月星辰指路的記載,也可以逐漸取代成對針方位,對於往復使用的航路來說,應該更有用一些。”

 “只不過還有幾l個問題。”李清月苦惱地指了指這個半成品,“一個便是這個水浮裝置容易被破壞,目前太史令那頭還在修改固定裝置,另一個就是,這個被和天然磁石摩擦過的針,還是需要定期打磨的。再便是,若按照對針方式記載,這些現有的航路都得補充記載了。”

 她翻了翻船長的筆記就知道,目前的航路記錄方式,是以北斗星和太陽方位來推斷的,更傾向於一種經驗的記載,再加上沿途之間經過的海島,經過海島算經的測量記錄了島嶼高度以及與航線之間的距離,進一步細緻框定路線。

 所以要將其全部

 替換成羅盤的對針記載,還需要相當多的時間。

 這次她將此物帶來,其實能起到的只是預防陰雨天氣,輔助確定方位的作用。

 不過很顯然,對於船長來說,這些毛病在海航原本會面臨的種種挑戰面前,根本不能算是個問題!

 他的目光已越來越亮。

 海島算經這種實用數學題目,說是說的要讓他們這些人盡數學會,可航船如此之多,船員的術算天賦也天差地別,再加上經驗之談裡不同航路的太陽方位指示也有所不同,也就意味著,他們留下的記載其實是有很多不確定性的。

 七月裡的海上風暴還經常在突然之間降臨,導致風雨中行船,根本來不及躲避掉出現的礁石海島。

 若是有一條能不管風雨如何,都能明確指路的記載,起碼……起碼他們存活的機會就要大得多了。

 船長在安定公主登船之前就聽聞了她在士卒之中的名聲風聞,可他此刻才真切的意識到,公主確有安定之名啊。

 她參戰帶來的物資補給和功勳在望,都是還沒看到影子的東西,可這個航海羅盤,卻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當李清月走上甲板的時候,那位船長還在沉浸於研究這羅盤指向。

 就連劉仁軌都沒出來。

 她這位老師似乎是天生適合於戰場的,也已敏銳地意識到了,如果說此物能用在海航上的話,陸地上其實也可以!

 按照李清月所說,這個固定指向小針的裝置還能進行修改,那麼……

 “那麼當唐軍在西域和漠北作戰的時候,就不容易出現迷路的情況了。”在聽到方才李清月和劉仁軌的對話後,阿史那卓雲也有些恍然明悟。

 一想到這一種可能性,她甚至在心中抽了一口冷氣。

 她好像突然明白,為何公主會將此物看得如此之重。

 因為這確實是一項將來能用作克敵制勝法寶的利器!

 只要它能借著這一次的海航證明它的價值,只要它能繼續完善自己目前的弊病,只要……

 這些“只要”還沒有這麼難達成,因為它已經有一條很明確的發展方向了。

 李清月回她:“對,海上和塞外的情況其實是相似的,還有就是南方蠻夷之地的山林之中,可用作參照的標誌少,又不能確保一直能用太陽指示方向。”

 “可我想不明白一點。”卓雲好奇問道,“光只是此物在目前展現出的前景,就已經相當可觀了。公主若只是想要得到更多話語權的話,為何不乾脆留在洛陽或者長安,親自對此物做出後續的種種改良,而後憑藉著此物在陛下那裡得到獎賞呢?”

 “你覺得太史令如何?”李清月垂眸一笑,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