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33 章 133(一更)

 那封戰報被先後傳遞在幾位將軍手中,然後落到了李清月的手中。

 在這封軍報上所寫的情況,和李治所說分毫不差。

 這甚至不是由薛仁貴代筆的軍報,而是出自鄭仁泰之手。

 以至於當顫抖的筆鋒和些微有些錯亂的言辭出現在戰報上的時候,彷彿也能讓人看到彼時身處風雪之中,那些無糧可食的將士們到底有多絕望。

 然而他們在彼時所能做的,竟只是從同伴的身上得到求生的希望……最後變成了在這封戰報上蒼白無力的數字。

 李治敲了敲桌案,將下頭幾人的思緒從這突如其來的噩耗中拉了回來。

 “對

 鄭仁泰的懲處先姑且不論(),以各位所見?()?[(),眼下該當如何?”

 李治可以清楚地看到,當他問出這句話的時候,下方直接分成了兩個陣營。

 英國公李勣、邢國公蘇定方和被他喊來一併參與議事的安定公主,都默契十足地看向了郕國公契苾何力。

 唯獨契苾何力的表現不同。

 他沒有保持著原本看向天子的方向,而是轉向了……

 “郕國公看著安定作甚?”李治真沒忍住,先發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

 在場之人幾乎全部看向契苾何力的情況,讓李治確信,自己在眾人來前做出的判斷沒有任何一點問題。

 在薛仁貴和鄭仁泰對鐵勒進行殺戮鎮壓之後,李治原本也有意向讓契苾何力前往,從威服改為懷柔。

 高麗戰事的順利,更是讓這出接班不至於過分倉促。

 出身回紇契苾部落的契苾何力,必定能夠理解,大唐為何要在鐵勒思結部屢次降而後叛的情況下,做出鐵血應對手腕。

 要是沒有鄭仁泰的提前發兵,在大漠埋葬了一萬多騎兵,等到契苾何力以“效忠大唐的鐵勒人依然能夠得到重用”的姿態出現時,所謂殺降的詬病也都將不復存在。

 奈何,天意與人心,在間隔千里之遙的地方,都已不能隨意為人所操縱,也讓其中出現了偌大的一個變數。

 但契苾何力看著安定是幾個意思?

 總不能是他居然覺得,李治應該派遣安定公主出發,去收拾西部的亂局。

 那就完全是在瞎搞!

 要是郕國公的腦子已經因為之前的高麗戰事被帶偏到了這個地步,李治還真不放心讓他出徵天山了。

 好在契苾何力顯然不是這麼想的。他轉頭朝著李治答道:“陛下,我是在想,此前安定公主為往返於臨海與熊津之間的海船增加了一尊航海羅盤,在返程途中我還就此物問詢過。當時安定公主說,磁針指向的原理,在陸地與海上都是一致的,此物不僅能用在海航中,還能精簡後用於陸上行軍。若是陸上的羅盤也能製作成功,比起指南車之物更適合於騎兵攜帶,在草原和大漠環境中作戰。”

 “我方才驚聞噩耗乃是因為暴風雪攔阻,鄭仁泰大軍在風雪中迷失方向,我便難免想到了此物。”他起身朝著李治行了一禮,“倘若此事當真能成,可否懇請陛下,多在此事上投入人力製作。”

 沒有哪個將領在聽到這樣可怕的騎兵損失後,還能保持平靜的心情。

 起碼契苾何力就不能。

 他需要擔心的事情甚至還要比李勣和蘇定方更多!

 那兩位到底已不算年輕了,陛下在對他們有所委任的時候必定會小心斟酌一番,可他契苾何力卻還大有可能要深入大漠以及草原作戰。

 這意味著,他也需要擔心,自己會不會有一天犯下和鄭仁泰一樣的過錯!

 所以並不奇怪,其他三人優先想到的是,契苾何力該當即刻領兵出征,他想到的,卻是安定公主帶來的求生之物。

 ()李治還真沒想到這一點,甚至李清月都沒在第一時間想到這一茬。

 但當這話被契苾何力說出的那一刻,她當即意識到,這是她從國庫中獲得一筆資金補助,將羅盤和小型指南針以最快速度落實完畢的機會。

 李治果然旋即朝她問道:“我記得盧升之在負責此事,在你們回返之時還來見過你,那頭怎麼說?”

 李清月答道:“此前在有一處機關磨合上還存在問題,所以我讓他在海州探訪一位大才。元月初一的時候,他就已將人給請回了海州置辦羅盤的辦事處。”

 想到盧照鄰在上個月的來信中對於馬長曦的吐槽,李清月都覺得有點好笑。

 但在此時的場合之下,她只能沉穩地繼續說道:“那位馬匠人已不負眾望地解決了水浮羅盤的氣密性問題,還將旱羅盤的指針與軸承銜接問題給解決了。只是現在遇到了個麻煩,這種銜接方法在將羅盤整體縮小後又失效了,只能再嘗試另一種方案。”

 “阿耶大可放心,這位馬匠人的術算水平奇高,更有出眾的眼力和動手能力,找到破局關鍵應當不會太久。”

 李治微不可見地鬆了口氣。

 他也看到契苾何力在聽到這個答覆後神色緩和不少,越發確信,自己將安定給喊上,果然是個格外正確的決定。

 就比如現在,她這句言之有物的回答,竟成了將領的定心丸。

 他重新切回到了正題,“英國公和邢國公說說看想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