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40 章 140(二更)

 可金礦所出產的黃金,卻是直接就能讓人一夜暴富的東西。

 “可惜溫泉沒法作為金礦評估的標準,東面和北面兩路都有山峰較高,附近的丘陵也起伏不小,

 要一點點查驗起來,恐怕還需要不短的時間?_[]?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只能調撥過來更多的人手,儘量縮短這個搜尋的過程。”

 李清月點了點頭,對於趙文振的這番安排她還是滿意的。

 她倒是不怕花費時間。

 反正金礦的影子已經看到了,她有足夠的耐心等著它被翻找出來。

 她朝著北面和東面各自投去了一眼,倏爾吩咐道:“還是集中人力,讓人優先往北找吧。”

 趙文振有些驚奇,不知道李清月是為何忽然做出了這個判斷:“這是大都督的直覺嗎?”

 “嗯……或許吧。”在這一抬眼的打量之間,說不上是哪裡來的靈光一閃,她總覺得在這個方向更有可能找到她想要的東西。

 “何況,我也只能希望是在北面找到吧。”李清月嘆了口氣,遙遙朝著東面一指,“你算算看,那裡距離鴨綠江畔的泊汋城到底有多遠!”

 “若是在北面,大概正好是一百里,我還有機會將其納入到管轄的範圍內,若是繼續往東面去,那就實在是太遠了!”

 聽李清月這樣說,趙文振先是下意識地點頭,卻又忽然迷惑了起來。

 按說金礦這種東西,就算在安定公主自己的封地內找到,其所屬權也是在朝廷手裡。

 至多就是稍微截留下來少許,能讓礦洞所在之地的長官和礦工分到一點油水。

 那麼到底是由公主來管,還是由安東都護府來管,其實都並沒有什麼區別。

 可他看公主的意思,又分明是想要在找到礦脈後,將其牢牢地把持在自己的手中!

 那就並不僅僅是要讓這處礦脈落在她的封地這麼簡單了。

 在忽然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趙文振的臉上閃過了一縷難以遏制的慌亂。

 他也無法不生出這樣的恐懼情緒。

 在意識到這種可能性的同時,他陡然驚覺,他所做的“不聲張”和公主的用意相比,在大膽程度上差了不是一星半點。

 哪怕在他面前,公主已從容地順著前方隱約可見的山道往上行去,在背影中透著一股天塌下來也有她頂著的自信,趙文振也險些腳下一個踉蹌,沒能直接跟上去。

 李清月卻在此時提醒道:“愣著幹什麼,招呼礦工和斥候往這片山溪裡找找。”

 趙文振咬了咬牙,忽然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一般,這才重新邁開了腳步。

 在穿過前方的林蔭,眼見李清月伸手掰開了橫亙在山道上的一截斷木之時,他看到後方的礦工還未跟上來,在這山林之中正是個合適的交談空間,連忙低聲問道:“大都督若真有隱瞞之心,那在當真找到金礦之後的開礦就要千萬小心了。”

 “此地確實地廣人稀,卻也畢竟有戍守邊軍在側,又有行將正式納入大都督治下的五千多高麗人。人多眼雜,若不慎被狀告到陛下面前,哪怕大都督先有戰功在手,也難保不會遭到問責懲處。”

 李清月停下了腳步,回頭朝著趙文振看來。

 黃昏將至,這張到現在也

 不算肌肉豐盈的臉,更是顯得要比尋常士卒壯士消瘦←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但在他臉上的決絕之色,卻讓那雙眼睛裡閃動著一片灼然生輝之色。

 在他出口的寥寥數句之中,李清月也已聽出了他的態度。

 她同樣用只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問道:“可你不覺得我此舉乃是對大唐、對陛下的叛逆?”

 趙文振沉默了良久,直到聽到後頭已陸續傳來窸窣作響之聲,像是公主的親隨與那些工匠都要走過來了,這才快速地答道:“若是五年前的我,或許會這樣覺得。”

 “若是一年前的我,則會覺得大都督與那些貴胄豪強均為一丘之貉。但如今的話,這可能只會覺得——”

 “這筆黃金落在大都督的手中,起碼是用來造福於民,造福於士卒的,總不至於出現我剛遇到大都督之時所遭逢的窘境。”

 李清月的目光有一瞬的閃動。

 趙文振的未盡之言,在他字字堅決地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他看重的是公主對於府兵,或者說是公主對於平民的態度,更因為安定公主給他的這份知遇之恩,願意效死以報。

 所以公主到底是要將這黃金礦脈據為己有,還是要將其敬獻給天子,在他這裡其實都沒有任何的分別。

 她沒有看錯人。

 她想,趙文振也沒有看錯人。

 這批黃金若是真能拿到手,她能做到的事情也就更多了。而這其中的絕大部分都不是她自己用來享受的,最多……

 嗯,最多就是讓她在洛陽再多買兩塊地。

 其他的她也沒什麼需要的。

 “有你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李清月輕嘆了口氣說道。“對這些參與勘探和挖掘的工匠,你都先暫時不要告知他們實情。這對他們來說也算是個保護。”

 “若是真能順利找到礦脈,我會對此地另行安排管理。不過你大可放心,此次協助我尋找礦脈之人均是功臣,我不會對他們有所虧待的。”

 她會選擇一批合適的人,作為此地的看守,確保金礦的消息不會外洩。

 這個看守的人選她也已經有過考慮了。

 比如說,沙叱相如就很合適。

 那位一度和黑齒常之一起,參與到百濟復國運動之中的降將。

 在高麗之戰已落幕半年之後,他應該已能夠意識到,大唐對於他們這些曾經躋身百濟高層的將領並沒有那麼多的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