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47 章 147(一更)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才是方今的情況。

 “我看這不是光有主事之人就能實現的事情。”李謹行輕嘆了一口氣。

 “李將軍讀過《水經注》嗎?”李清月看了他一會兒,竟忽然問出了個奇怪的問題。

 這個問題和方才所談論的話題真可謂是風馬牛不相及。

 “自然讀過。”李謹行答道。

 水經注又不僅僅是一本自然地理的作品,在其中也不乏軍事資料。他既然矢志要做個對大唐來說有用的將領,又怎麼會忽略掉這一本書。

 “那麼李將軍應該對其中一段關於龜茲的記載有些印象。”

 龜茲?

 李清月沒給李謹行以回憶的時間,繼續說了下去,“在其中寫道,龜茲的北面有一座山,山上的夜晚能見到火光,白天生煙,當地的人採集山中的煤炭,冶煉山中出產的鐵礦,製作出來的鐵器能夠供給西域三十

 六國所用。”

 “李將軍覺得,高麗比之龜茲如何?”

 李謹行只沉默了一瞬,便出口答道:“高麗之地的地產豐饒,遠比龜茲要強得多。”

 他有過駐紮西域的經歷,更容易給出這個結論。

 自他抵達高麗以來,也陸續為府庫之中的記載感到驚愕。

 也正是這些記載讓他明白,唐軍此前無法一鼓作氣消滅掉高麗,很可能並不僅僅是天寒地凍不適合進軍的緣故。

 煤炭和鐵礦湊在一起的威力是當真不小。

 如果說早年間的煤炭冶鐵還會因為冶鐵設備鼓風能力的匱乏而被排斥,讓人優先選擇木炭,隨著冶鐵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長進,木炭成本卻還是居高不下,煤炭已經漸漸變成了主流。

 西北邊境尚且因為中原的變化而受到這樣的影響,東北這頭也是如此。

 而平壤周遭的優質煤炭,和北部鐵礦的結合,更是為高麗全境帶來了充裕的鐵器儲備。

 “龜茲一國的煤鐵,可供給三十六國,安東都護的煤鐵,又可供給多少國呢?”

 要不是李清月接受了劉仁軌的建議,覺得在封地就只有那麼大的情況下,還是優先保證金礦出產為好,她都想當這個“龜茲”供貨商。

 相比之下,李謹行的反應還是慢了一點。

 直到聽到李清月的話,他才品味出了一點意思。

 可忽然之間,他的神情又緊繃了起來:“公主,大唐律令嚴禁邊關互市!”

 這是鐵律!

 “您可以用已經被遷居到營州的靺鞨族人開墾田地,因為這依然是大唐境內的流動,為法令所準允,我卻絕不能將煤炭鐵器兜售到境外,助長他國的本事。此地和龜茲終究還是有些不同。”

 李清月扶額笑了一聲,“李將軍啊,你沒聽明白我說的三十六國的意思。就拿我和你的交易來說,我希望你能重啟煤礦與我交易,這不能算是邊關內外的貿易對吧?”

 李謹行回道:“這是自然。”

 “周將軍所在的營州呢?”李清月追問。“營州有邊防駐軍,府兵更換兵器的需求不小,與其經由長途運輸耗費資材,還不如就近來取。只是這筆貿易中,從出錢換成了出人。”

 李謹行目光微動,隱約明白了李清月的意思。

 只聽她繼續問道:“周遭各部裡,熊津都督府、松漠都督府、饒樂都督府也都不能算外人吧?”

 李謹行下意識地點了點頭。

 熊津都督府的大都督就坐在他的面前,在立場上無需多說。

 另外的兩方里——

 松漠都督府的一支內附契丹,有些許作亂的苗頭,姑且不予評估,但此地有唐軍駐兵把控,也是可以團結往來、穩固北部戰線的夥伴。

 饒樂都督府境內的這部奚人對大唐的忠誠有目共睹,也是同樣被賜予了“李”字國姓的一方。

 而松漠、饒樂兩都督府,實際上是受到營州都督府管轄的,並沒有獨立於李唐境

 外。

 若是經由營州都督府的渠道和安東都護府往來,依然是州郡之間的貿易。

 “這些聯合開採礦脈的需求▃[]▃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在你將安東都護境內的礦產資源進一步探測、詳盡統計,而後奏報朝廷的時候,我不認為陛下會不予以批覆。反而是你恢復採礦緩慢——”李清月眉頭一挑,調侃道:“才真要被人以為,你是在其中有意拖延,想要在這裡幹出點不得了的事情了。”

 李謹行愕然,連忙出聲爭辯:“我並無這個意思!”

 這種罪名可不能隨便往他的身上扣!

 李清月抬手安撫道:“我知道,因為我看到了你這邊屯田的進度,但——不是我知道就夠了的。”

 他總得拿出能讓朝廷滿意的邊地治理進度,才不會因為靺鞨族的出身遭到詬病。

 李謹行被這句話震在了原地有好一會兒。

 這才慢慢地說道:“我明白公主的意思了。”

 “您是說,可以讓邊地各方邊軍輪流前來此地把守,督辦煤礦鐵礦的開採。因為這部分人手輪轉對於各方來說都不算多,加上能置換回去合適數量的武器,他們沒道理不接受這樣的條件。這也無疑緩解了安東都護府目前人手匱乏、資源利用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