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50 章 150(二更)

 倒也不能怪金法敏和金庾信一番推斷得出了這樣一個結果。

 畢竟,大唐在進攻百濟和高麗的時候就都接受了他們的幫助,那麼當安東都護府苦於人手不足,無法將資源發掘到位的時候,為何不能由他們再提供一場支援呢?

 可金法敏忘記了一點,對於絕大多數雄踞中原的帝王來說,有一條準則是不會錯的。

 它叫做: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更別說,這個蠢蠢欲動想要伸出手來的,還是個小國!

 哪怕金法敏想要攪和的只是安東都護府的煤礦採集一事,給己方在敬獻了北漢山城地盤後謀求到一點應得的盟友福利,又哪怕他可以一點好處都先不從中索取,恐怕都要因為這條越界的請求而遭到懷疑。

 他也不知道,當他在確認自己眼前就有一個最好的“交易”時機,派遣出了一支前往中原朝賀的隊伍之時,為了確保這出給新羅的挖坑必定奏效,李清月還幹了另一件事。

 有一個人,正在從東邊沿海往長安方向趕去。

 “公主的送信方式可真是有夠獨具一格的。”

 盧照鄰仰頭望著天上的明月,側過頭來就看到了月光橫流的江水,又聽了聽所乘船隻的船伕吆喝,忍不住嘆了口氣。

 他也不知道為何公主不直接從泊汋城派遣一個信使直接往長安去。

 或許,是因為這條消息不適合讓更多人知道是由公主送出給皇后殿下的,這才換了一種更不容易為人所知的方法……吧。

 在李清月那封送到海州的信打開的那一刻,馬長曦便驚訝地發現,在那封讓她改良曲轅犁、確保此物能用於遼東水田耕作的信中,居然還有著另外一封夾帶的信件。

 如果說,安定公主不僅給她足夠的“科研經費”,還為她請來了一個本不該由女子擔任的官職,已經讓她雖未親眼見到過公主,就已將她當做了自己的伯樂。

 那麼這出特殊的送信,便像是真拿她當做自己人對待了。

 盧照鄰也因這封信的內容,即刻朝著長安趕回去。

 突如其來的奔波任務確實打了盧照鄰一個措手不及,但想到這大概也算是公主對他信任的表現,盧照鄰又頓時心情舒暢了起來。

 不過,如果他知道這是因為更有死士作風的人都守在了金礦邊上,也不知道會是何種想法。

 總之,在他搭乘商船抵達長安後,他直接前去拜訪了榮國夫人。

 “這是一條不方便直接由人傳遞進宮的消息?”楊夫人接過信,朝著盧照鄰看去。

 連日的趕路讓盧照鄰的身上頗有幾分疲憊。

 想到此人不僅文采卓著,在阿菟身邊也已跟了七年之久,楊夫人看向這年輕人的目光便不免溫和了幾分。

 媚娘在長安城中是有往來於宮中內外的眼線的,在陛下病弱,將一部分政務委託給她後,便有了更多的門路,要想避開陛下的耳目將消息遞送入宮也不難。

 在這樣的情

 況下還偏偏要由她來送,顯然有些特殊。

 盧照鄰點頭應道:“公主說,此事她更相信由您來辦。”

 “我知道了。”楊夫人聽到這話,便不免想到阿菟當年將她請去洛陽的那一出,今日的這份委託也顯然是同樣的道理。

 她在這幾日間,原本也有一個進宮的場合。

 確實是由她去轉告,最能確保沒有半分差池。

 既然能有這樣的萬全之法,又何必非要乾點冒險的事情呢。

 她朝著盧照鄰叮囑:“你先在府中住下吧,若是有什麼消息是皇后想要帶去給安定的,也好不必讓人多跑一趟。”

 在兩日之後,楊夫人便入了宮。

 她是被皇后邀請入宮參觀的。

 大明宮的修繕與新建,從去年開始籌辦,到如今,這座位居於龍首原之上的宮殿,竟已有了一番嶄新的面貌。

 所以劉仁軌告知於金法敏的理由並不算錯。

 但大概,早在去年就已開始長駐熊津都督府的劉仁軌,僅從傳遞到他手邊的消息,還無法判斷出這是怎樣的一座浩大工程。

 已於三四月出行的李清月也並未看到此地的樣子,只能有些猜測。

 而今,這副實景便展現在了世人面前。

 “哪怕明知道此地的宮殿地基和數座園林都是從二十八年前就開始動工的,從去年開始翻修擴建的種種都有章法可依照,宮殿重修的建材也有不少是從萬年宮那頭運來的,這個進度還是……”

 “還是好生驚人啊。”

 楊夫人穿過丹鳳門北望之時,就難以避免地發出了這樣的一句感慨。

 這座為闕樓所拱衛的含元殿,乃是天子朝會所用的正殿,在當年太宗皇帝為太上皇修建此地的時候,當然是不可能修建的。

 所以這是一座完完全全新修的大殿。

 日光映照在這座異常宏偉的大殿之上,彷彿將這座俯瞰南山的宮闕裹挾在一團金光之中,也讓人恍惚想起,這大明宮的“大明”二字,本就有“如日之升”的意思。

 當再往前走去的時候,就能看到那宛如龍盤之勢的三層高臺,連帶著有如龍尾垂落的坡道,將這座旭日之殿抬升而上。

 有一瞬間,這用於官員上朝的巨大廣場與行道都好像沒那麼空曠了。

 她過了許久才從這種初見此地的震撼中回過神來,忍不住朝著身旁的女兒問道:“近來長安城中沒有對這大興土木之事有所非議嗎?”

 這座宮殿的規模已超過了她此前所見過的任何一座。

 也因她畢竟經歷過前朝,不得不擔心一番這等浩大工程在匆匆完工間造成的影響。

 這顯然修建得太快了。從去年年末的地基到今年的忽起高臺殿堂,好像只是在一轉瞬間就完成的事情。

 完全可以讓人猜到,若不是為了讓今年的夏日溼熱不會影響到陛下,這幾座宮殿應該不用修建得如此之快。

 武媚娘答道:“其實從去年開始真正要建的就是這

 座含元殿,陛下的寢宮紫宸殿,還有後頭太液池南岸的含涼殿,其餘各處還是以整修為主,有些宮室還會在隨後增補。在全力征發各地勞工的情況下,倒也能完成。”

 現在的大明宮,不,應該說是被李治改名為蓬萊宮的新宮殿群,還遠遠不到其正式完工的時候。

 在外朝部分已是一派雄渾壯闊景象,在後頭還有大片的缺漏。

 但要說楊夫人的擔心倒也不無道理。

 這瑤房玉室、金屋銀臺是否當真如她所說的那麼輕巧,不必多加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