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98 章 198(含23w營養液加更)

 盧照鄰想

 了想,解釋道:“公主覺得得先從小事對你委派起來,免得大家都有事情可做,唯獨你閒著。”

 “我才沒有閒著呢。”祚榮低聲嘀咕。

 他將方才的那一通安排都聽得很清楚,這其中沒有幾句對王勃、楊炯等人的安排,可見他今年還是得遭受大唐文化的荼毒。

 嗯……現在還得去養鴿子。

 一想到他才只有八歲而已,祚榮便忍不住悲從中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如何淪落到這一步的。

 但再一看左右,看見的面孔大多年輕,而他們的上司安定公主協助滅國高麗的時候也不過只有八歲,他又頓時啞火了。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嘛,當老大的安定公主自己年紀小,所以也喜歡使喚年輕人。

 沒錯,就是這樣,他這個俗語學得果然不錯。

 祚榮剛想到這裡,就聽盧照鄰已繼續說了下去,“接下來的這兩樁事情,是對馬匠師和劉博士的安排。”

 比起遼東這邊的文臣武將,馬長曦與劉神威這兩個技術型人才,無疑要特殊很多。

 別看遼東的醫師與工匠在這兩年間陸續遷移過來了不少,能取代這兩人位置的人才還沒有呢。

 這兩人一個涉獵廣泛技藝紮實,還有格外出色的聯想創新能力,另一個乾脆就是從煉丹衍生去了生產農肥、鞣製皮料等各種行當,充分展示了醫師的多種用法。

 便也難怪公主覺得這兩個人最適合“能者多勞”這四個字。

 “錄事參軍海航廣州帶回了一批當地的作物,叫做吉貝,若能將其妥善處置後作為製衣材料,在防寒保暖上的效果極佳,只是苦於沒有合適的紡織手段將其編織得當。”

 “此外,公主已在長安組辦了四海行會,收容今年遣放出宮的宮人,其中也有不少將在那頭從事紡織行當。也就是說,公主希望你能組織手底下的人對紡車進行改良,適於兩種紡織情況。”

 馬長曦頷首:“我明白了,不過……我手底下的人精通此道的不多,遼東這邊也沒有養蠶紡織的行業,我可能要在今年先往江南諸州走一趟。”

 去年她已帶人將農具改良得差不多了,便如同她在剛被安定公主請來的時候所說的那樣,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了強弓勁弩的改造上,但現在的情況,公主應當還是想先以民生行業為重,將紡車的改建放在前頭,那戍防重弩的改良可以先讓此地的工匠代為負責。

 至於她自己,確實是要先往海州,甚至是更南邊的江南走一趟。

 “你所說的那個吉貝……”

 盧照鄰答道:“已經隨信送來了,如果還有什麼其他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向阿左詢問。”

 “好,我沒有問題了。”馬長曦辦事一向雷厲風行,她也沒因這個突如其來砸在她頭上的重任表現出任何的抗拒,而是當即想到了其中的前景。

 這個改造紡車的任務,不比此前的曲轅犁一般已有明確的改造方向,恐怕還得她多費點心思來做……

 “至於劉博士這邊,公主說

 想讓您回中原一趟,帶上您那些炸爐的發明。”

 李清月在信中寫得語焉不詳,盧照鄰卻不難從劉神威的表現中看出來,在收到這條消息的時候,他已明白了安定公主對他到底是何種委託。

 劉神威原本還聽著其他人的安排有些興致缺缺,現在忽然精神了起來,“我正想同公主說呢,那個農肥還真能用在……?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像是想到了在場畢竟還有些不知內情的人,他之前的測試實驗也都是跑到更遠的山中去做的,並未讓人獲知,劉神威又快速止住了話茬,按捺住了自己有些激動的心情。

 事實上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這個已經被他確定了能用來消炎去腫,促成作物生長,輔助皮革鞣製的東西,居然也能如他當年將蔗糖用在炸藥中一般,真變成一種能引發激烈反應的原料。

 在分出心神折騰其他東西的時候,劉神威原本還覺得,他是在讓自己不要因為炸藥研究走進了死衚衕,讓自己的情緒放鬆一些,以便重新投入到研究之中,哪知道,他居然在誤打誤撞之間又走對了路。

 或許這就是天意吧。畢竟,只有這裡有著如此充裕的菱礦,給了他從中提煉出產物的機會!

 “總之,既然公主有請,我會盡快帶上足夠的東西出發的。不過不知道公主需要此物做什麼?”

 這決定了他這次回去需要帶上多少東西。

 回到中原就地取材,可就沒有此地這麼方便了。

 盧照鄰答道:“公主說,是用在封禪路上的修路開道。”

 一聽這話,饒是劉神威已告訴自己,他該當表現得再尋常一些,還是忍不住摩拳擦掌道:“那好,勞煩盧主簿為我準備一艘大船吧。”

 不知道為什麼,盧照鄰忽然覺得自己有點頭疼。“你是說,要用一整艘的船來裝載你回去的東西?”

 “那倒也不是……”劉神威思索了片刻,說道,“要不你還是給我兩艘吧,有些東西不適合放在一起運輸,一艘可能不夠。不過你放心,這些東西運到青州港口應該不會引起注意的。”

 誰會在意一船硫磺硝石和一船農肥呢。

 至於他的動靜會不會弄得太大,他相信安定公主在做出讓他回返中原決定的時候,就應該對此有過考量了。

 執掌封禪先導隊伍、督辦開路——這份責任很特殊,也應當會有一些他們遠在遼東不知道的主動權。

 不過他將這話說得坦蕩,盧照鄰卻不敢真的如他所說完全放下心來。

 大概是跟隨安定公主經歷了諸多事情的本能,和親眼見到過劉神威的炸爐天賦,讓他一聽到兩“船”這樣的數量,就覺眼前一黑。

 他甚至覺得,公主留下的剩下幾個任務都沒那麼麻煩了。

 “其實我也不用這麼擔心的,”盧照鄰一邊將信使送了出去,一邊安慰自己,“劉博士怎麼說也是孫神醫的弟子,早年間他也是以救死扶傷為己任的,應該不會惹出什麼麻煩事來。”

 “你在說什麼呢?”王勃朝著盧照鄰問。

 “啊……沒事,我在說,不知道劉長史收到自己學生的信會是什麼想法。”

 李清月給泊汋這邊留守的眾人都各自安排了任務,沒道理會讓劉仁軌那邊能有空閒的機會。

 除卻今年例行的政務委託,發展當地的駐兵數量與農事民生,還有那新增的信鴿豢養之外,還需勞煩劉仁軌再去當一回出使新羅的使者,將金法敏給邀請前往泰山,一併參與到封禪當中來。

 王勃扯了扯嘴角:“那你還不如想想,新羅王是什麼想法。”

 劉仁軌當年火燒海船之時的戰績,王勃也有所耳聞,他成為熊津大都督府長史,代替安定公主管轄百濟故地的種種表現,王勃身在泊汋也多有聽聞,想來這等人物也不會因為學生的接連升遷而失態,反而該當為自己能教出此等人物而覺自豪。

 相比之下,新羅王就真是有點慘了。

 希望他在啟程上路之前,能將自己的情緒給收拾完畢吧。

 “行了,不想他們了,說說我將你留到最後來說的這件事吧。”盧照鄰收回了朝著遠處望去的目光,轉到了王勃的身上。

 見他面上的認真之色一覽無餘,王勃忙道:“你說吧。”

 “公主說,此次封禪持續時間不短,若是我們人都走了,不利於當地百姓的教化,所以想讓楊令明留在此地,繼續負責此地的文教,也繼續教授姚元崇與祚榮和縣中官吏。”

 畢竟他才因為“避禍”跟著澄心往廣州走了一趟,現在也正是時候,沉浸下來將他的遊歷收穫做出一番整理。

 “至於我們兩人,到五月裡必須前往泰山,若是時間週轉得開的話,最好能早一點與她會合。”

 盧照鄰向來心思闊達,在轉述李清月於信中提及的話時也不例外。

 “公主的意思是,你當年那篇《順天門班師頌》深得陛下喜愛,這兩年間的文辭還愈發老練了,在歌功頌德的大場面上,怕是少有人能與你相比,正該在此時一展身手。”

 李清月的這個評價,還真不算是在瞎說。

 以被謀反處死的上官儀為例,他的詩文風格雖然一改南朝浮誇雕琢之風,但仍因長年往來於宮廷,少了慷慨雄渾之氣,雖有婉轉工整的妙處,卻也正被拘泥在了其中。

 大抵是因李治此前對於上官儀的器重提拔,讓其身邊聚集了一批文人墨客,均以他為首,便將這等詩文風格擴散了出去。

 可若要用來歌頌泰山封禪,此等風格絕不適配!

 反倒是出身北地的盧照鄰,以及駢文落筆如有天助的王勃,尤其適合此等場合。

 特別是後者。

 他若來寫,必定既能滿足李治對於封禪泰山盛事的吹捧誇耀,又能為此等大場面更增一份蕩氣迴腸的氣勢。

 安定公主如此厚望,怎能不令年僅十五歲的王勃感到莫大的壓力。

 反倒是楊炯先安慰了他一句:“放輕鬆點,我猜安定公主選你前去還有個原因。”

 王勃奇道:“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