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三條路線


但,稍有差池,區區六千人恐怕埋在鉅鹿都打不起一丁點的浪花,典型的自涿縣出發到鉅鹿千里送人頭。



“子坤先生,那這兩條迂迴的路線,又有何區別?”關羽開口問道。



“這兩條路線,一條向東進入安平國,一條向西進入常山國。”



李基先是指著地圖上的安平國,開口道。



“冀州治所信都正位於安平國之內,同時這也是黃巾賊人動亂之初在冀州最先攻破的城池所在,且廣宗亦是位於安平國最南部所在。”



“因此,若是選擇進入安平國,尚不知北中郎將是否已收復信都,否則一路南下必將困難重重。”



“但若是北中郎將已收復信都,我等進入安平國也將能以最快速度與北中郎將會兵一處。”



隨著李基的話語落下,劉備與關羽的臉上亦是露出了遲疑之色。



進入安平國的關鍵在於治所城池信都如今掌握在哪一方手中,若是在北中郎將盧植手中,那自然是極好。



可一旦依然是黃巾賊佔據了信都,那麼劉備想要與盧植匯合就會被信都所阻,且以六千人之兵力,恐難攻破信都。



屆時,一旦黃巾賊徹底反應了過來,也必然會全力阻攔劉備率領兵馬與盧植合流。



“那麼看來,最好的選擇是進入常山國?”張飛嘟囔道。



“選擇常山國的話,優點在於山地頗多,更易於隱藏行軍軌跡,且若是成功一路南下至高邑一帶,與鉅鹿城的距離不過五十里左右!”



“如此距離,戰馬急速而馳,頃刻可至,就算是士卒急行軍,也不過半日即可抵達至鉅鹿背部。”



隨著李基的手指在冀州地圖上的高邑與鉅鹿城之間一點,劉備、關羽、張飛的神色均是一凜,莫名地有種心潮澎湃的感覺。



可行性,很高!



劉備、關羽、張飛沿著李基的思路,目光聚集在地圖中的高邑與鉅鹿,只覺得眼前驟然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誘惑。



不過,心性最為沉穩的劉備率先冷靜了下來,問道。“子坤,若是進入常山國,弊端又是什麼?”



李基思索了一下,說道。



“弊端的話,常山國恐多山路,行軍艱難,遠不及平原地帶易於大規模行軍,且若是想佔高邑奇襲鉅鹿,一路還需極力掩藏行蹤也。”



而李基寥寥幾句話之中,看似弊端不過爾爾,實則劉備卻是深知其中困難。



尤其是行軍問題,多山路所產生的問題是極難的,上下崎嶇之路,往往會讓實際行軍所需路程翻個三五倍都是很正常的。



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儘可能避免有黃巾賊察覺了蹤跡上報於鉅鹿。



沉思了良久,劉備看向李基,問道。



“子坤,你認為更該選擇哪一條行軍路線?”



李基沒有開口,而是手指直接點在了常山國之中。



“好!”



李基的舉動就像是壓倒了天平傾向的最後重量,劉備眼中的猶豫盡散,開口道。



“那便自中山國而入常山國,一路南下,直奔高邑所在!還請大漢先祖庇佑於我劉玄德,儘早撲滅黃巾亂賊,還天下萬萬生民一個安穩世道。”



隨即,剛剛休整了片刻的士卒們在劉備的命令下再度動身,一路朝著位於西面的常山國而去。



張飛則是親率燕雲十八騎與上千騎兵充當斥候,進一步擴大偵查範圍,斬殺一路上靠近的黃巾賊人。



而在沒有冀州具體地形圖的情況下,行軍也只能依照方向而動,偶爾尋人問路,不斷地修正方向才順利地進入到常山國,然後徒然轉向,一路繼續向南行進。



隨著進入到常山國之中,行軍也變得益發艱難。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亦艱難。後由百人先於前進入,再行,方豁然開朗也。



這一句,描述的正是行軍之艱難。



李基甚至都沒法騎馬,只能是落地步行,一路上樹杈枝節橫生,李基與劉備一併走在前方通行可謂是艱難之極。



再後來,李基退至隊伍中間,由前方之人先行開闢道路,以人力不斷拓寬,李基再走起來才沒有那麼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