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第269章 請容我三思

 而公孫瓚如何能知身旁的李基不過是轉瞬之間的念頭便已是千迴百轉,乃至於從地圖上所標記出來的兵力形勢,已經聯想到了地圖之上的大勢得失了。

 相反,李基那帶著一絲探究的目光,還讓公孫瓚以為自己哪裡說錯了什麼,道。

 “子坤,可是尚有哪裡不明?”

 李基很自然地搖了搖頭,皺著眉地開口應了一句。

 “局勢……難!”

 兵力的差距,再加上劉虞與公孫瓚的理念差異,讓李基實際能夠調動的實則僅有四萬餘的兵馬。

 更重要的是,漁陽郡與廣陽郡之間那一帶都是平原,僅有的幾條河流橫穿而過。

 可對於高達十餘萬的烏桓騎兵而言,那幾乎就是投鞭斷流,根本不足依仗為地利野戰。

 所以……

 李基細細地向公孫瓚詢問了關於劉虞的所有做法與決策,再結合著眼下的局勢。

 李基發現劉虞一方面聚集兵力意圖死守薊縣,一方面派人不斷嘗試與烏桓說和,不能說一無是處,反倒算得上是保守穩妥之策。

 只要薊縣不失,那麼漢軍就始終留了一顆讓烏桓忌憚的釘子牢牢釘在幽州。

 如此一來,即便烏桓再如何肆意劫掠,最終也必然只能退回草原。

 而讓烏桓不敢當真類似於熹平六年天子劉宏強令漢軍迎戰鮮卑而大潰敗,致使幷州朔方、五原、雲中、上郡四郡以及一部分西河郡徹底落入鮮卑之手。

 與劉焉不同,劉虞確確實實算是個忠厚人,性格保守沉穩,體恤百姓,算得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保守君子。

 因此,李基細細衡量之下,發現劉虞的想法大體便是與其試圖奪回漁陽郡,冒著巨大的風險與烏桓在漁陽郡交戰。

 不如依仗城堅牆高死守薊縣,以保幽州不會徹底淪陷。

 再兼之烏桓與鮮卑本就關係不佳,烏桓大肆劫掠漢土亦會導致後方空虛,從而引來鮮卑的覬覦。

 故以,劉虞意欲通過談判的方式,讓烏桓退回草原的可能性也不是不存在的。

 當然,即便劉虞的策略能夠成功,那麼最終所需要付出的代價也必然是幽州割肉,且大量百姓也被烏桓劫掠。

 只能說,劉虞絕非蠢人,而是單純的保守性格與做派。

 但,這也是眼下幽州最大的矛盾與問題所在,公孫瓚與大量的幽燕男兒對異族的態度都是剛烈激進,外來的州牧劉虞卻是一味的保守。

 這也讓幽州明明面臨著烏桓之亂,但卻完全沒辦法整合力量抵禦烏桓。

 “伯圭,眼下若是想要抵禦烏桓,整合所有可用兵力尤為重要。”李基沉聲地道出眼下的關鍵。

 “某早就嘗試去說服劉虞,可那劉虞端是懦弱怕死之輩,不僅不願放棄死守薊縣的想法,還要求我也率兵入薊縣協助守城。”

 公孫瓚面沉似水地說著。

 “若是子坤當真想要把薊縣城中的兵力也整合起來,再給我七天時間!”

 “某有把握派人強行將劉虞給控制起來拿到他手中的印信兵符,再加上某在幽州軍中的聲望,可以保證城中絕大部分兵力都為我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