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49從長白山開始 作品

第298章 張家屯的收穫


                 屯長一開口直接將眾人心中的想法壓下去。

  這說得確實是真的,去了總要住總要吃,吃都還好,送糧食過去讓謝家屯人幫著忙,住也行,隨便擠擠在哪都一樣。

  可是這人手不夠是真沒法,根本帶不了。

  尤其是這過一陣就要秋收,秋收完後沒多久長白山就要下雪,這麼冷的天還大雪封山,想學更不容易。

  就算現在蓋房子也來不及,只能等明年入春雪化再蓋。

  按照謝昌的想法,再等一兩年,會識字的人多了能幫謝一城帶著,還能幫襯著,肯定比現在要好。

  萬事開頭難,最開始永遠是最難的。

  縣城裡面也支援了部隊識字的同志過來,即使李健康本身就是小學沒畢業,那也比長白山那些屯子裡九成九以上根本不識字要好。

  至於縣城再支援山裡更多的識字年輕人,現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東北戰亂剛落下沒多久,正在進行大恢復大生產,識字的人要麼在城市內工作,要麼在部隊或者工廠裡。

  城市內工作的先不說,部隊東北剩下的不多,大多都已經南下解放全國。

  現在又是大建設期,工業生產是重中之重,這是一個落後農業國發展成為工業國必須走的路,而且絕對不能慢下必須拼命往前奔。

  落後就要捱打,如果不想別人打你,那就讓自己變得強壯,能到一瞪眼就能嚇住別人的時候。

  現在的紅國,更多的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真要打不怕,可誰又想這樣,光腳不怕穿鞋的那代表就只有拼命一條路。

  紅國從建成後開始勒緊褲腰帶發展,一切都是為了讓國家工業化建成。

  只有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才能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蛻變。

  所以工人,尤其是有技術、會識字的工人,那就是發展的根基,比起來進山教書,進入工廠生產更重要。

  讓謝一城來做選擇,他也會這麼認為。

  教育不是說一時半會就能取得效果的,這是一個長時間進行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今後的上山下鄉也算是城市補貼農村的一種方式,讓廣大有知識的青年學生去給農村帶去教育人才,還有書面上的生產知識,對農村極度缺少教師甚至絕大部分人還處於文盲階段的同志進行掃盲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