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銘 作品

第99章 保郡主傅言勸導,作檄文三家討肖


                 何孟昭交出所有情報後自盡,代表了肖銘將謀逆這件事情定在他一個人的身上,不搞連坐,不誅九族。

  或許,這是作為一個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來說為數不多的仁慈。

  ‘也不知道是不是婦人之仁……’

  自嘲的笑了笑,肖銘又拿起了手中的傳訊符,給吳釗下了一個不算難辦的命令。

  “待事情解決之後,散出消息就說何孟昭一家被盡數抄斬,讓何孟昭的兒子隨母姓,遷往夏州隱姓埋名的活著。哦對了,何孟昭留下來的那些財物不拿,給這對母子一條活路。”

  “是,公子。”

  吳釗的風格一向如此,簡單且可靠,或許因為有這麼一個頭頭的原因,整個風聲閣的核心成員都是這個類型。

  輕嘆一聲,肖銘拿起了何孟昭的供述還有他給自己的親筆信。

  尤其是親筆信上最後的交代:

  “當今天下,八方宗門不理世事,唯東南與朝廷不和不睦,故求少主力勸家主大人早日回首。當知民不與官鬥,臣不與君爭,唯有取得朝廷信任方能使肖家無憂,才可保東南太平。

  罪臣之言,盡皆出自肺腑,句句發自真心。”

  何孟昭身為一個封建時代長大的人,所接受的教育導致他腦子裡仍然是忠君愛國,君權天授那一套。

  在他的眼裡,肖家的行為是有不臣之心,遲早會因為觸怒皇室而被滅門。

  皇家,才是真正不可反抗的。

  看罷何孟昭給自己的信,肖銘只是一言不發,緩緩將其投入火盆之中。

  “誠實,但幼稚。”

  ……

  “傅公子,多謝。”

  南松街肖銘的府邸內,正在大院中閒坐的高如英接過傅言遞給自己的一杯茶,默默的捧在掌心卻沒有飲下,雙目無神的看著前方。

  肖銘的這套宅邸並不比廬陽王府小,儘管按禮制來說不合,但在東南五州沒人敢找肖定方兒子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