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五十四章 死循環

顧廷燁聞言神色黯然道:“可惜我大宋積弊嚴重,如今就連范文正公都已逝,想奪回燕雲十六州談何容易。”

此時大宋已經建國接近百年,從太祖開國起,到現在歷經四代帝王,前面三代帝王都試圖收復燕雲十六州,不僅無功而返,反而耗費了大量的國力。

更奇葩的是,真宗時期明明打贏了戰爭,卻和遼國達成了議和。

大宋每年送給遼歲幣銀10萬兩、絹20萬匹,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史稱“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後,宋遼之間確實陷入了難得的平靜,真宗也因此被天下文人士子稱讚。

結果當今官家登基後,依附大宋的西夏想要獨立,爆發了‘宋夏戰爭’,結果遼國趁大宋和西夏交戰之際,大兵壓境,逼迫大宋增加歲幣。

要知道遼國可不僅要求增加歲幣那麼簡單,還要求把送改為了納。

看似只有一字之差,卻天壤之別。

漢家王朝,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對那些蠻邦異族向來大方,以顯示天朝上國的氣度。

自古以來那些番邦為什麼喜歡來中原王朝朝貢?

除了少數時候是被打的意外,大多數時候來朝貢都是來騙賞賜的。

誰讓天朝上國大方呢,別人送些不值錢的東西過來,皇帝為了顯示天朝氣度,都會幾倍幾十倍的賞賜回去。

甚至有一些番邦專門有人冒充使臣來朝貢,為的就是騙去賞賜。

而那些皇帝為了所謂的萬國來朝,根本不管真假。

在皇帝和滿朝文武的眼裡,送點錢也沒什麼。

但是納就不同了,只有下國才會向上國納貢,然而迫於當時局面,大宋不得不答應遼國的條件。

這一次也讓大宋認識到遼國的狼子野心,關於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呼聲也甚囂塵上。

然而想顧廷燁和盛長柏這樣有見識的,自然知道大宋因為多年和遼國、西夏交戰,國庫空虛。

加上建國百年,國內積弊叢生,而變法就是解決這些積弊的關鍵。

可惜變法沒有持續幾年就以失敗告終,當初主持變法的范文正公也在前幾年去世了。

盛長柏搖了搖頭,說道:“范文正公逝去,確實令人痛惜,但是當今官家恢復韓相公相衛,這說明官家尚有變法之心。如今雖然沒了范文正公,但是我相信天下有無數秉承范文正公遺志的讀書人,總有一天,一定能收復燕雲十六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