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148章 春秋無義戰

 衙役給他把竹筒裡裝滿了水,遞給他,然後在門洞邊上的釘子上掛了一個鈴鐺,說道:“若是身體不舒服或者要上茅房可以拉鈴,除此外不得拉鈴。” 

 衙役說完便往下一考間而去。 

 李安小心的把水放在桌子上,這個水不僅是喝的,研墨也得用,而且剛剛衙役說了,只有上茅房和生病的情況下才能拉鈴,其餘時間是不能拉的。 

 也就是說,就算水打翻了,也只能忍著,等到第二天衙役補水。 

 這沒水喝忍一天也不算啥,但是研墨沒水可不行,總不能拿尿來研墨吧。 

 到時候批卷的人聞出來,給你扣上一個不尊先賢的名頭,估計這輩子是沒機會科考了。 

 李安把東西歸類放好,然後把筆墨擺好,開始研墨。 

 研完墨,李安就坐著等待了起來。 

 就在李安等的快睡著的時候,梆子聲想起,李安一個激靈,拍了拍臉,拿起筆沾了沾墨水,等待報題。 

 這次縣試共分為五場,分別是論、策、經義、詩詞和默經。 

 第一場考的就是論,論和策其實都是文章,也被稱為策論,但是實際上並不是一種文題。 

 論更多的是辯論,基本都是從四書五經中節選一段,或者一句,然而選擇自己的觀點加以論述,和後世的論文有些類似。 

 而策則是計策,是針對某一件事提出解決的辦法。 

 一個小吏大聲念著題目,從李安考間外走過,李安聽完,連忙在至上寫下‘春秋無義戰’五個大字。 

 這就是這次的論題了。 

 這是《孟子.盡心》中的一句話。 

 原文是孟子曰:‘春秋無義戰。彼善於此,則有之矣。征伐,上伐下也,敵國不相爭徵也。’ 

 大概意思是說:“春秋時代沒有合乎義的戰爭。那國或許這國要好點,這樣的情況倒是有的。所謂徵,是指上討伐下,同等級的國家之間是不能夠相互討伐的。” 

 當然了,這只是後人對孟子這句話最廣泛的一種理解。 

 對於古文古詩,後人總有各種理解,因此也產生了很多爭論。 

 簡單來說,就拿古詩來說,從字面理解是一種意思,代入作者當時的境遇心情,又能品讀出另一種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