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163章 汴京來人

 “娘,兒子記下了。”李安點頭道。 

 …… 

 李南有了劉氏的准許,當天就收拾東西回李家村去幫著秋收去了。 

 一直忙活了七八天才回來,整個人都瘦了一圈。 

 劉氏沒少說他,不過還是做了許多好吃的給他補補。 

 李安則是每天在家看看書練練字,每隔幾日楊濤就會前來找他,兩人互相探討閒聊,或者一起出去釣魚。 

 進入十月,天氣也沒那麼熱了,只有中午那一會會熱點。 

 直到十月中旬,汴京那邊的消息傳來了。 

 官家對於揚州縣試舞弊之事十分重視,命劉學文為主,邕王世子趙統和兗王世子趙憲為副,前來揚州查縣試舞弊之事。 

 李安聽了這個消息,愣了許久,好像有些明白官家的意思了。 

 官家莫不是,利用此事來對兩位世子進行考驗? 

 原劇中對邕王在儲君爭奪中勝出的原因,並沒有過多的提及。 

 但是從盛傢俬塾的爭論中來看,邕王勝出的原因有兩點,第一是邕王年長,第二則是邕王子嗣多。 

 對於這兩點李安之前就懷疑過,畢竟是過繼又不是親生兒子,好像和年長年幼並沒有什麼關係。 

 至於邕王子嗣多的原因,也有些站不住腳。 

 前文就說過,兗王世子已經成年了,若真因為子嗣單薄,才導致邕王呼聲更高,兗王又不傻,搞不好就會把他兒子關在家裡,一直造人。 

 之前李安猜測是因為邕王更受文官擁護,所以最終勝出了。 

 這次的事情又讓他萌生了另一種猜測。 

 或許官家看的不止是邕王和兗王誰更賢,也在考察他們的兒子。 

 說到底,不管是邕王還是兗王都不小了,他們的子嗣也都成年了,官家若是這麼做,倒也不是不可能。 

 如今的官家算起來,應該就是仁宗皇帝了。 

 這些年李安也瞭解了當今官家的一些事,雖說因為這個世界是知否世界,和正史是有些差別,但是差別並不大。 

 當今官家和歷史上的仁宗皇帝的生平,非常相似。 

 仁宗皇帝怎麼說呢,歷史上貶褒不一。 

 他在位期間,西夏獨立,因此爆發了宋夏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