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174章 用心良苦

 因此有文散官在身可以隨意在各地參加科舉考試,不受地域限制這一點很多人都不知道。 

 盛紘肯定是知道的,不過劉學文刻意交代過,因此盛紘並沒有跟盛長柏說過。 

 “那老師為何之前不說?”李安疑惑道。 

 “一來你好幾年沒有回來過了,回揚州參試可以陪陪父母親人。 

 其次你的警世四言可是立在國子監門口呢,若是你在汴京那邊參試,主考官必然會受此影響,不會讓你落榜。許世高和為師有仇,若是有機會讓你落榜,他是不會顧慮這些的。 

 不過你有文散官在身,只要考的好,他也不敢讓你故意落榜。只有這樣才能展現你的真實才學。”許世高說道。 

 李安聞言站起身來,深深一禮,說道:“多謝老師。” 

 “呵呵,你不怪為師就好了。”劉學文微笑道。 

 “老師都是為學生好,學生豈敢怪老師。”李安說道。 

 誠然,劉學文這麼做是在故意給他增加難度。 

 但是他抄襲的橫渠四句,只能說立意深遠,也不是著書立傳,在士林中的名聲提升也很有限。 

 君不見,張載的橫渠四句確實很有名,說家喻戶曉有些誇張,不過後世讀過書的應該大多數都聽過。 

 但是這其中,有大部分都不知道是張載說出來的。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作品紅人不紅。 

 李安能被封了個文散官,都是運氣使然,最多能護著他考中舉人就不錯了。 

 會試肯定要靠真才實學,殿試就更不用說了。 

 劉學文這麼做,其實就是不想李安因為有文散官在身而被刻意優待。 

 這樣對他後面的鄉試縣試沒有任何好處。 

 “你能明白為師的用意就好了。江南雖說文風鼎盛,但若是說競爭激烈還是遠遠比不上汴京,為師想讓你回汴京考鄉試,你可有這個膽量?”劉學文說道。 

 汴京匯聚天下英才,朝中文武百官的子嗣後代基本都會在汴京參考,因此汴京的鄉試競爭也是最激烈的地方。 

 甚至有些官宦人家都會讓自家子嗣避其鋒芒,回到原籍去考。 

 劉學文卻反其道而行之,讓李安去汴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