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250章 理想與現實

 官家雖然因為沒有子嗣而心灰意冷,但是他之所以一直不立儲,是因為他心中還有一絲幻想。 

 反而讓很多百姓因此民不聊生。 

 即便把改革比喻成分餅,那些不願意利益受損的官員,也不可能說自己是為了利益而反對。 

 當時很多改革派,甚至都有些自我懷疑。 

 所謂的新政不僅沒有讓百姓得到實惠,朝廷強盛。 

 正是因為這種對自我的懷疑,讓範大相公心灰意冷,自貶出京。 

 事實上,守舊派反對新政的藉口是新政弊端太多。 

 甚至因為這件事一直鬱鬱而終。 

 海文仁仔細品味李安的那番話,終於明白新政弊端叢生的原因了。 

 地方官員一樣是既得利益者,也不支持新政,又怎麼會嚴格按照新政的規定去實行呢? 

 甚至新政的很多弊端,都是他們故意弄出來的,好給朝堂中那些反對新政官員抨擊新政的藉口。 

 “卿家直接和朕說,新政如何才能成功就好。”官家有些不耐煩道。 

 他沒心思聽海文仁的這些長篇大論,只想知道新政成功的代價。 

 若是簡單,倒是可以試試,若是麻煩,試他都不打算試。 

 “陛下,要想新政成功,就需要地方上有許多支持新政的官員,只有如此才能讓新政落到實處。陛下可以挑選一些支持新政的官員,將其安排到各地做主官,屆時再推行新政,必然可以成功。”海文仁說道。 

 若是李安聽到海文仁的這套言論,肯定會暗自搖頭。 

 怎麼說呢,海文仁的辦法倒也不是不可行,卻過於理想化了。 

 或者說他低估了人性的複雜。 

 就拿王安石來說,和範大相公變法支持者甚少不同,王安石變法,支持者眾多。 

 很多人說大宋變法之所以不成功,是因為皇帝過於軟弱。 

 但是支持王安石變法的神宗,其實一點都不軟弱,甚至到了對王安石言聽計從的地步。 

 結果呢,變法還是失敗了。 

 支持者的多少確實是變法成功與否的關鍵。 

 但是這個支持者,指的是真心支持變法的。 

 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支持者是多,但那是因為當時官家對王安石言聽計從,但凡支持變法的很快就能得到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