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274章 淺談

 李安在後面安靜的聽著,只是不時的插幾句。 

 聽著兩人閒聊,李安也大概知道一些文炎敬的情況。 

 文炎敬的出身和原本的李家差不多,甚至還略有不足。 

 李家還能供李富讀書,文家可沒打算供文炎敬讀書。 

 文炎敬是家中長子,之所以能夠讀書,還是機緣巧合。 

 文炎敬很有志氣,不甘心辛辛苦苦忙活一年,卻連最基本的填飽肚子都做不到。 

 聽人說讀書才能改變命運,文炎敬就下定決心要讀書。 

 家裡根本供應不起,文炎敬就經常去村子不遠的私塾去偷學。 

 後來被私塾的教書先生髮現了,考驗了一下,見文炎敬十分聰慧,起了愛才的心思,讓文炎敬跟他蒙學。 

 那時候文炎敬都已經十四歲了。 

 正是因為讀書的晚,去年文炎敬才參加了縣試,而且還奪得了案首。 

 雖然劇中沒提,但是原著小說中卻有提及,文炎敬最後可是做了宰相。 

 李安突然發現,文炎敬的經歷和結局,簡直妥妥的主角模板啊。 

 聊著聊著不免聊到了押題上,當文炎敬說出自己的觀點,盛長柏和李安對視一眼,都能從對方眼裡看出驚訝之色。 

 盛長柏壓下心裡的驚訝,問道:“士高兄,你為何覺得這次鄉試的考題會和西夏有關?” 

 他和李安也私底下討論過鄉試策論題的事。 

 兩人都認為有不小的幾率會和西夏有關。 

 但是文炎敬能夠想到這些,就讓人十分驚訝了。 

 倒不是懷疑文炎敬的能力,雖說李安知道文炎敬來年會試落榜,但是從之前閒聊中,能夠看出文炎敬的才能。 

 不然兩人也不會和文炎敬聊這麼久。 

 之所以驚訝,是因為消息不對等。 

 古代消息可是十分閉塞的,就像西夏的小皇帝親政這種事,和普通百姓也沒多大關係,因此民間根本沒多議論。 

 議論的多是一些朝中官員,和一些官宦人家出身的讀書人。 

 因為他們比普通人知道的更多。 

 別以為科舉盛行,好似十分公平一樣。 

 事實上,任何事情都不會有絕對的公平。 

 盛紘是從五品的官,李安也有個做官的老師。 

 別的不說,朝中邸報他們每一期都能看到。 

 邸報和後世的報紙差不多,上面刊印著朝中的一些決策和政策,還有一些關於邊境的消息。 

 科舉說到底是選拔官員的,別的都好說,像佔比最大的策論,題目或許和當下時政無關,但是在答題的時候卻要結合當下時政和朝廷的一些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