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318章 王安石的不甘

 李安搖了搖頭道:“如今百姓已經被地主鄉紳威脅過了,即便地主鄉紳服軟,百姓畏懼他們,也不敢借官府的錢。” 

 青苗法確實是個好政策,能夠有效的緩解土地兼併。 

 但是如今已經是北宋中期了,土地兼併本就非常嚴重。 

 少量的人握著大量的土地,百姓只能依附他們才能生存。 

 即便地主鄉紳不阻止,青苗法依舊存在很大的一個弊端。 

 那就是百姓還不起。 

 百姓手裡自己田地少,需要租種地主鄉紳的田地。 

 沒有青苗法之前,他們缺糧種,向地主鄉紳借,要是還不起,地主鄉紳就會吞併他們的田地,他們也只能淪為佃戶了。 

 但是這種事地主鄉紳可以做,官府卻不能做。 

 一旦百姓還不起,官府若不強制收他們的田地抵債,這個虧空這麼補? 

 即便官府能給百姓時間,也沒錢繼續借給百姓,屆時百姓還是隻能向地主鄉紳去借。 

 “子謙,我倒是覺得這個辦法可行。變法改革本就阻力重重,即便這麼做,百姓還是不敢向官府借錢,卻能震懾他們。一旦唯唯諾諾,向其妥協,這些人無疑會更加囂張。”顧廷燁說道。 

 “仲懷,事情哪有你想的那麼簡單。朝中彈劾介甫兄,就是因為介甫兄在禹州的動作。不過畢竟只是禹州一地,加上官家並沒有表現出想要再度變法的意思,因此還有不少人在觀望。一旦對禹州地主鄉紳下手,那些人可就全都坐不住了。伱們考慮過到時候會有什麼後果麼?”李安說道。 

 顧廷燁和趙策英聞言都輸一愣,仔細想了想,兩人都沉默了下來。 

 李安說的沒錯,他們把問題想的太簡單了。 

 當初範大相公有官家支持,最終都失敗了。 

 如今王安石沒有官家支持,一旦真對地主鄉紳動手,怕是會被更多人彈劾。 

 那時,王安石即便不被問罪,也會被官家召回汴京。 

 “子謙,難道就沒有別的辦法了麼?”王安石一臉不甘道。 

 當初來禹州的時候,王安石可謂是自信滿滿。 

 這些年他一直在研究當初範大相公失敗的經歷,同時完善自己的改革思路。 

 大宋三冗問題十分嚴重,範大相公當初的新政,就是為了解決三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