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404章 爭路

 第404章 爭路

 “子謙,你太年輕了,官場哪有你想的那麼簡單,一不慢處處慢。你以為做出功績就能升遷了?越往上位置越少,沒有關係想往上升太難了。”文炎敬搖頭道。

 文炎敬說的道理他自然懂,官場其實就是個金字塔。

 越往上位置越少,自然越難。

 李安也不是什麼高尚之人,若是通過關係能讓自己前途更好,他也不會裝什麼清高。

 但是他並不會完全依賴這些,而文炎敬的話有些太過極端了。

 “你是不是覺得不以為然?”文炎敬說道:“我們那是個小縣城,縣令那叫一個貪,我開始一直以為他是一個貪官,但是後來聽到一個消息,縣令他以前是個大清官,治下百姓安居樂業,人人稱讚。”

 “但是他二十多歲金榜題名,三十年了,就因為他是寒門出身,沒有人幫襯,一直是個縣令,得不到升遷不說,去的地方反而越來越偏。才慢慢從一個清官變成了貪官。”

 李安聞言沉默了,這種事肯定有,大宋優待文官,每次科舉錄取的人都非常多。

 即便增加了許多官位,造成了朝廷機構眾多,出現冗官的現象,依然安置不了那麼多官員。

 許多考中進士的,掛個文散官,一直到死都沒有得到過實權官職。

 像這樣幾十年得不到升遷的多正常。

 但是李安並不認為文炎敬口中的那個縣令是真正的清官。

 古代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他們對名譽的看重是後世人很難理解的。

 若他真是個品德高尚之人,又怎麼會因為得不到升遷而起貪婪之心。

 在李安看來,那個人之所以一開始是個清官,是想做出成績得到升遷。

 卻一直得不到升遷,所以自暴自棄了。

 但是李安也沒辦法反駁,若是那人能得到升遷,或許他能當好多年的清官。

 還是那句話,論跡不論心,論心無聖人。

 大宋官員太多,官員選拔也有很多問題。

 “子謙,第一次授官非常重要,你一定要重視。”文炎敬提醒道:“不要覺得這樣不好,你官職越高,才能避免那些尸位素餐之人竊居高位,禍害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