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421章 授官

 而一些位置重要的大縣,縣令都是從六品。 

 “揚州人士李安授翰林院庶吉士!” 

 “譁~” 

 這個任命一出,引起一片譁然。 

 雖然每次科舉後,都會選擇一小部分才華出眾者進入翰林苑,但是名額非常少,除了一甲的三人外,二甲三甲一起,可能只有一兩個名額。 

 沒想到竟然被人的了一個去。 

 那些任命已經宣讀了的,倒也沒什麼,反正他們已經沒有機會了。 

 但是排在李安前面的卻很不甘心,李安被選為庶吉士,也就說他們中可能只有一個人能被選為庶吉士,甚至都沒有機會了。 

 李安腦袋有些暈乎乎的,他之前一直擔心無法留京,沒想到不僅留京了,還進入了翰林院。 

 前文就說過,翰林院是官家的秘書處。 

 當然了,庶吉士是沒有發言權的。 

 早朝的時候,大殿兩側會坐幾個官員,那些就是庶吉士,職責是替官家擬定詔令。 

 皇帝並不是隨口一說,就等於聖旨詔令了。 

 早朝的一些詔令,包括平常的詔令,都是由庶吉士擬定,官家過目後下發下去的,而且還要留存做檔案。 

 看似好像啥權利沒有,但是翰林院庶吉士屬於短期官職,進入翰林院更多的目的,是讓他們學習的。 

 學習個一兩年,最多不超過三年,就會重新任命。 

 除此外,翰林院庶吉士又被稱之為儲相,顧名思義就是儲備相公。 

 相公並不單單指的是宰相,朝中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被尊稱為相公。 

 而宰相則被稱為大相公。 

 也就是說被選為庶吉士,只要中途不出一些問題,以後都能成為三品以上官員。 

 而朝中三品以上的官職不多,像六部尚書那些都是從二品。 

 這麼一說,大家就知道庶吉士的含金量了。 

 “肅靜!” 

 過來主持宣讀任命的吏部官員皺眉冷喝道。 

 現場瞬間安靜了下來。 

 “繼續。”那個官員對小吏說道。 

 小吏聞言繼續宣讀了起來。 

 “通州人士盛長柏,授翰林院庶吉士。” 

 沒錯,盛家祖地宥陽就是通州的,也就是楊濤即將赴任的地方。 

 因為有之前的事,對於這個任命,倒是沒有引起多大波瀾。 

 而且相比較李安,盛長柏更有名氣。 

 一來是盛長柏名次高,其次則是盛長柏是海家未來的女婿。 

 海家一門五翰林可不是說笑的,因此很多人都覺得盛長柏能夠進入翰林院。 

 很快宣讀到了一甲三人的任命,榜眼探花一個進了吏部一個進了禮部。 

 而且還是正七品的官職。 

 這兩個部門,一個掌管官員升遷任命,一個主管科舉,這個起點不比翰林院差。 

 接下來就到狀元了,不過眾人並沒有期待感,因為每次的狀元授的都是翰林院修撰。 

 這個官職負責記錄官家言行,掌修實錄,除此外還會給官家講講經義,以及草擬一些典禮的文稿,其實就是在一些特定場合官家的發言稿。 

 沒錯,古代也是有發言稿的。 

 這次也沒意外,林易之被授了從六品的翰林院修撰。 

 等個幾年外放時,最少也是一州通判,可謂省了十幾年苦功。 

 盛紘有王家照拂,自己還一直打點,十餘年時間才做到通判,其中的差距一目瞭然。 

 宣讀完任命,各自領了任命文書和官服,李安和盛長柏都是綠色的,而楊濤則是青色。 

 任命文書是他們到各自衙門報道的文書。 

 根據地方不同,要求的道任時間也不一樣,李安他們因為在汴京,到任時間是半個月後。 

 “咱們要不要找個地方喝幾杯慶祝慶祝?盛長柏說道。 

 “找什麼地方,我家就有酒樓,我請你們。”李安笑道。 

 “不成,過幾天就是下聘的日子了,我一堆事要忙呢。”楊濤搖頭道。 

 他這次回京,一方面是回來等待任命,另一方面也是下聘來的。 

 過幾日就是定下的下聘之日了。 

 他的到任期限是兩個月,下完聘他要忙著回揚州成親,接下來還要趕去通州報道,一攤子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