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427章 勸說

 李安微微搖頭,說道:“首先兗網名謀逆,就算坐上了皇位,也得位不正。為了掩蓋這些,他反而會大肆清理朝臣,引起動盪。”

 這個問題李安也想過,但是仔細考慮後還是放棄了。

 歷史上發動兵變奪權的不少,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李世民和朱棣了。

 這兩位在位期間雖然也不是毫無汙點,但是汙點卻不多,都可以說是歷史上少有的明君。

 而這兩位在奪得皇位後,並沒有大肆清理,反而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的很好。

 李安並不否定兩人是明君,但是李安覺得若是兩人一開始就被定為儲君,平穩的當上皇帝,未必能達到歷史的高度。

 兩人之所以從上位開始,從不懈怠,除了能力外,李安覺得還有向他們父親,向後人證明,自己才是最適合的那個,自己發動兵變並沒有錯。

 這一點在李世民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

 李世民被人稱為千古一帝,但是實際上要不是他懂的剋制,也會幹出很多昏庸事來。

 李世民曾經有過分封諸子的念頭,他的分封並不是給子嗣封王那麼簡單。

 而是和周王朝時期的分封有些類似。

 給自己的兒子分封一些地盤成為國中之國。

 最後被大臣還有女兒給勸住了。

 是不是覺得李世民很能聽的進忠言?

 其實不然,魏徵被李世民稱為人鏡,指的就是他能進言,規勸李世民的錯處。

 而李世民也能忍受,換成別的皇帝早就給他宰了。

 但是沒人知道,李世民之所以能夠忍受,是長孫皇后規勸的結果。

 後來魏徵死了,李世民還把人家墳給挖了。

 因為魏徵把給李世民進言的那些事都記錄了下來,交給了史官。

 李世民知道後氣壞了,覺得這有損他的顏面,氣的把魏徵的墓給挖了。

 對外則是說魏徵薦人不當,侯君集就是他推薦的,結果侯君集謀反了。

 這個理由有點扯,侯君集本就是李世民的人,還參與了玄武門之變,在其中立功不小被封的國公。而魏徵一開始是李建成的人,侯君集還需要他推薦?

 由此可見,李世民是個很在乎別人看法的人。

 歷史上李世民修建大明宮,名義上說是修給李淵住的,但是那時候李淵都多大年紀了?需要修那麼豪華的宮殿麼。

 李世民自己想修,又擔心被說是勞命傷財,以父親的名義修建那就是孝順了。

 結果修了一半李淵死了,他沒有藉口只能停工。

 李治繼位後,才繼續給修好了,自己搬過去了,後來大明宮也是唐朝皇帝的居住辦公之所。

 可見李世民一開始就不是真想給李淵修建的。

 李世民要面子,因為自己殺父囚兄,擔心被後世罵,所以他努力做好一個皇帝,從不敢懈怠,也能因此剋制住自己的慾望。

 若是沒有殺兄囚父這件事,李世民或許會成為明君,但是高度絕對要大打折扣。

 但是宋朝的皇帝就有些奇葩,他們要面子,擔心史書上留下罵名,卻還是做了,做完後又想出一些掩耳盜鈴的辦法來洗白。

 真宗皇帝簽訂澶淵之盟擔心被罵,就想去泰山封禪。

 但是他文不成武不就,還剛剛簽訂了澶淵之盟這樣屈辱的條約,即便他不要臉,也覺得不好意思。

 於是弄出一個做夢的藉口來,最終勞民傷財的去封了禪。

 李安擔心兗王謀逆成功後,不僅不會像李世民朱棣那樣勵精圖治,以功績證明自己。

 反而會大肆殺戮,掩蓋真相,沒準還會來個封禪什麼的。

 大宋現在的情況,真經不起這樣折騰了。

 畢竟有祖宗的例子擺在那呢。

 “這件事讓我仔細想想,先不說這些了,陪我喝點酒。”

 顧廷燁現在心情十分亂,催促丫鬟把酒菜送了上來,拉著李安喝了起來。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