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紙上談兵

後面的三郎李玄庭,雖然年紀更小,卻比二郎還要高上幾分,身材更是雄壯,十分威武。

“見過阿耶。”

李源看著兩人面露笑意道:“怎麼樣,躲在那邊聽了半天,可有什麼見解?”

三郎聞言搖了搖頭,倒是二郎很自信的開口道:“回阿耶,兒以為,諸位先生說的都對,但卻有些偏頗。”

“哦?”李源聞言頓時來了性質,“二郎可細言之。”

“唯。”

李二郎一拱手,然後來到地圖前指著地圖道:“無論是北上涿郡還是西去關中長安,距離楊巡起兵的黎陽都有千里之遙。楊巡起兵之時,絕不會超過一萬人還都是臨時拼湊的,既沒有作戰經驗,也缺少甲冑軍械,此等軍隊,怎麼可能經州過縣,走到一千里以外的地方呢?怕是在途中就有覆滅之危...”

“其二,就算叛軍沒有在路上散掉,能行軍千里,卻還要面臨著一個問題,無論是攻打涿郡,還是關中的長安。都必須在突襲之下,守軍沒有防備的基礎之上的才有可能成功。但轉戰千里,沿途還要聚攏隊伍,必然要大張旗鼓,守軍便不可能沒有防備。一旦有了防備,那麼涿郡也好,長安也好,都是不容易攻下的...”

“特別是長安,聖人在二次東征之前,還特地又徵調十萬民夫把城牆加固了一遍,比洛陽城還要堅固。城牆堅固也罷了,長安尚有數萬守軍,只要閉門據守,楊巡絕無破城之機...”

“其三者,楊巡之軍,都是黎陽當地的百姓、役夫,長安、涿郡,他們可能都沒聽說過,更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讓這些安土重遷的百姓拋家舍業,去進攻一個他們聞所未聞的地方,恐怕難以維持...”

“但洛陽不同。自古以來,洛陽就是關東中心,是百姓耳熟能詳的東都,也是他們心目天下之中,京師所在,對於他們來說,打下洛陽就意味著勝利...而且也只有打下洛陽才意味著勝利...”

“孩兒敢斷定,楊巡對此必然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絕不會選北上涿郡和西去關中的必死之路...”

李源聞言笑道:“二郎你言北上,西去都是必死之路,那洛陽呢?”

“同樣是死路...不過若是我領軍,或有萬一之機。”

“小小年紀,口出狂言,爾比楊巡高明嘛?”

李源聞言立即呵斥道,直接就把李二郎罵了個狗血淋頭,隨後又一揮手讓兄弟兩個出去罰站。

等到兄弟兩個不見了人影,臉上又浮現出得意的笑。

吾家有鳳欲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