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十五章嘴又欠了

剛好,九卿之一的衛尉卿就是他老爹,隴西郡公李源。

哪怕人不在洛陽,事情也辦的極為順利。

但李元徽清楚,這個事誰來辦的效果都差不多,耽誤了用兵,追責誰也擔不起。

不過嘛,大小也是個官二代了,好歹體驗一下朝中有人好辦事的感覺,...

兩日後,慕容頜率三營五千軍,加上自己的一千餘部,共六千人從東都出發,走的北面的安喜門。邙山一戰,官軍先敗後勝,也算是重新拿回來城外的部分控制權。

而叛軍雖然是尚在偃師、金墉城修整,經歷一場戰敗之後,也需要時間來重新聚攏潰兵,整頓士氣。

趙翊也親自率領萬餘人出城列陣,以防叛軍追擊慕容頜。

楊巡在得知一支官軍從東都出發,去往關中的消息之後,還真動了心思,想要率領騎兵追擊。

但被楊邃勸阻了,有趙翊所部掩護,即便追上慕容頜,也要面臨被夾擊的風險。

叛軍騎兵也不多了,只有千餘騎,而各其餘各部都在修整中,前行出戰很有可能會再次潰敗。

以叛軍的士氣,現在輸不起了。

畢竟遼東的慕容英可以肯定現在一定在回師的途中,就是不知道他們還有多少時間。

而慕容頜所督之軍,只用了一天時間,就走完了七十里路,正式進入了崤函道。

狹義上的崤函道是指洛陽至潼關這段道路的統稱,而廣義上的崤函道,是一個特定的地理名稱,是指先由長安通達洛陽之間的一條交通要道,西出長安,起於潼關,過秦函谷關,經陝縣,過硤石關到漢函谷關再到洛陽,全長約七百里。

而一天七十里,這在古代,已經算是快速行軍了。

正常步軍行進,一天也就是三四十里,不過這支步軍只攜帶了乾糧,軍械,沒有輜重,所以走出了七十里的速度。

進了崤函道以後,道路開始變得難行,不過也意味著大軍暫時安全,只要做好防禦,狹窄的地形可以讓燕軍完全不用擔心叛軍的兵力優勢。

鎮西將軍龐令勳也率軍前來接應,提前佈置好了營帳,準備好了飯食,並且主動讓所部承擔了殿後任務。

雖然有馬騎,不用步行,但騎了一天馬的滋味也不好受,李元徽感覺自己快要散架子了。

吃了晚飯就直接回到帳篷裡,打算好好歇歇。

誰知道剛躺下,就有傳令兵來同知他去大帳議事。

趙二和表哥他們作為掌書記,是不用的,但他現在是記室參軍,有資格參與軍機的,只能打起精神整理了一下儀容儀表,去了大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