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十六章聖心難測

一旁正值壯年的中書令柳壑道:“段公何處此言,您老身體康健,精神矍鑠,聖人和大燕,還都得倚重您老呢。”

段世桓笑著搖搖頭:“老而不死是為賊,我年近古稀,精神不濟,等這次平定叛亂之後,就會告老致仕,這廟堂諸事,輔弼聖人的重任,還要諸公努力啊。”

這位段公,是真的覺得自己該退了。

雖然他自覺身體康健,即便在活個十年八年都不成問題,但月盈則虧,從先帝時候就開始擔任宰相,他可是與已故的司徒、太師楚國公楊素共事過。

現在楊素的後人造反作亂,肯定是成不了氣候的,等大軍回師,一月只能就能平定叛軍。

楊家的下場也不必多想,必然是要夷其族的。

雖說這是自作孽不可活,但楊家走到今日這一步,也不單單是楊巡野心膨脹。

若不是慕容頜步步緊逼,持續打壓,想必楊家也未必就會鋌而走險。

而段氏自太祖開始就是一等高門,現在的輔國大將軍令支王段義弘就是他的侄子。作為鮮卑貴胄,和慕容氏的關係比起漢人大族楊家肯定是更為親近的。

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形勢在不斷的變化,經過楊巡這場叛亂,慕容英的猜忌之心肯定是更勝以往,所以急流勇退謂之知機,還是早點抽身朝堂的好。

還有一點,拜聖人的雄才大略所賜,現在各地民變蜂擁而起,豫州的瓦崗賊,冀州的劉胡之,幽州的張狗兒,淮南的郭鳳凰...

若是聖人就此改道,剿滅叛賊,與民生息,輕徭薄賦,這大燕尚能中興。但以聖人的脾氣,這第二次徵高句麗無功而返,是因為楊巡叛亂。等到這場叛亂結束後,第三次肯定是要再次提上日程的。

想起這些事,段世桓都覺得頭隱隱作痛。

罷了,就讓這些年輕人折騰去吧。

而柳壑、慕容惠、薛楚等人聞言心中又是另一番計較,嘴上說著社稷和聖人都離不開段公,心裡想著這老不死的終於要致仕了。

朝中可稱得上宰相的,只有尚書省的長官尚書令和左右僕射,加上中書令、侍中,算是宰相。

其中尚書令權柄最大,楊素致仕之後,段世桓接任尚書令已經有五六年了。以他在朝中的地位和聖人的倚重,再幹個五六年也不在話下。

如今他萌生退意,也就意味著很多人都能更近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