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瓦崗

徐懋功的計策很簡單,就是不要跟燕軍正面作戰,保存實力,將戰線拉長,伺機尋找作戰機會。

這也比較符合瓦崗軍的現狀。幾萬流民組成的軍隊,對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燕軍,這些差距不是士氣和意志就能填補的。

這時候翟讓身邊的侄子翟興道:“那我們攻下的滎陽、商丘、浚儀等地就全部放棄了?依我看不如分兵據守,與其周旋。”

徐懋功道:“楊巡起事一月之間就作擁十萬眾,而燕廷大軍回師不過數十日就兵敗身死,大燕雖然人心盡失,但尚有百萬大軍在,戰力強悍,不可力敵。且世家門閥,並未與其離心,我等不過數萬之眾,尚不及楊巡之勢,如何與敵鏖戰?”

翟興一向是不服徐懋功的,畢竟他比徐懋功要大好幾歲,但叔父翟讓卻從來對姓徐的言聽計從,很少聽取自己的意見。

有時候他也不得不承認,這姓徐的是有兩下子,但好像就是習慣了,徐懋功提出計策的時候,他總想唱兩句反調。

但這次他是覺得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盤就要放棄嗎?都已經造反了當然要跟朝廷幹一仗,如果打不過在逃嘛,以前也是這麼幹的。

而這次翟讓難得沒有立即同意徐懋功的建議,“我再想想。”

徐懋功則是無奈的搖了搖頭,然後告辭離開。

出了軍帳不遠,與他同行的好友單雄信道:“我觀翟公,並非是有大志向的明主,我們跟隨他,真的能夠建立功業嗎?”

單雄信是濟陰人,而並非是隋唐小說之中說是山西二賢莊,善用馬槊,勇力過人,與徐懋功是生死之交,也正是因為他的邀請才加入了瓦崗軍。

徐懋功搖頭道:“我等為了反燕而與翟公起事,此大義也,如今反燕大業才剛開始,局勢不明,燕軍來徵,不可背離,且先蟄伏靜候良機,若有變局再圖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