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長安

但其實仔細想想,高祖其實沒那麼差,權謀水平也是有的。

就現在而言,李源名聲人望還真都是非常不錯的,而趙翊雖然是軍中大將,卻沒有什麼根基,趙家比起隴西李氏而言更不在一個層次。

難道是現在趙大還沒成龍的野心?所以更看好老爹能上位?

這個真的有可能。畢竟趙大在歷史上能夠黃袍加身其實偶然性很大,託了郭榮早死的福了。

沒錯,是郭榮。

不是柴榮。他是郭威的嗣子,很早就當做養子,當了皇帝前後一直都是郭榮。

也就宋朝那幫文人修史書不要臉到把人姓都給改了,玩的真髒。

話說回來,郭榮要沒死那麼早,老趙家能不能出頭真難說。

所以現在趙大看好李源,想要提前下一注,也是有可能的。但兩家本來來往不算多,突然寫封信也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

反倒是兩個小輩的一起吃頓飯,通過這樣的渠道來傳遞一些心意,就不會有什麼風險。

畢竟大燕雖然遍地狼煙了,但皇帝手裡還有百萬大軍,且在百官之中尚有威望。

所以有些事,當然是越隱蔽越好。

李元徽想了想,這事還是回去之後跟老爹提一嘴。

老爹可不是郭榮,身體好得很,一把年紀都能庫庫的造人...再說家裡還有個天花板呢,怕個毛啊。

想要借李唐的雞下趙宋的蛋,也得有那個本事。

不過話說回來,對趙家兄弟,還是得打好關係,萬一有個萬一,老趙家得了天命,還得有個退路,能安穩做個富家翁也好。

在浚儀又待了幾日,跟趙二每天聯絡感情,喝喝小酒看看歌舞,只是雙方十分默契的沒在提那些敏感話題。

船隊來了之後,李元徽所部連人帶馬都上了船,也跟趙二做了個別,隨軍回返。

大軍回師的速度,就沒有出師時候的急切了,但還是在十二月初趕回了東都洛陽。

不過大軍沒在洛陽停下,而是直接去往長安。

因為皇帝在長安,而且驍果軍將士多為關中人,肯定是都想回家過年的。

李元徽這裡,李家人也都不在洛陽了,老爹帶著家裡人隨駕也去了長安,等年後他的婚事辦完,估計就要去前往幷州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