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河車神 作品

第八十九章兵無戰心

這也是為什麼慕容鞅沒有獨斷,而是召集諸將商議,所以現在梁崇禮勸他直接出兵解圍,這事不是不能做,而是他對出兵能否取勝的懷有疑慮。

“好,我想一想。梁先生稍安勿躁。”

“是,那梁某就先退先了。”

“先生慢走。”

等到梁崇禮走了之後,慕容鞅想了想,就命人擺下酒宴,並派人去請李元徽、段武臣、韋孝矩三人。

三人前後腳到了,慕容鞅勸了幾杯酒之後,才道明來意。

“四郎,表兄,段兄,梁參軍和薛長史都是文官,不曾親自征戰,我不知如何作出決斷,還請你們幾位與我解惑一番。”

三人對視了一眼,韋孝矩開口道:“殿下,這次你為前部大督,統率驍果軍四萬餘人,而敵軍號稱二十萬,此必是詐稱,但十餘萬人還是有的,四萬打十萬,即便是以驍果軍的精銳,這場仗想贏也並不容易,一來是驍果軍連續行軍月餘,體力尚未恢復。二來是歷城與東平陵相距不過百餘里,此時東平陵的叛軍肯定知道我等已經到了歷城,想要出其不意,奇兵制勝,已經失了先機,而此戰即便能勝,驍果軍也必將損失不小,若戰損過高,即便取勝,也未必是聖人想要的...所以殿下可以派遣小股騎兵襲擾叛軍,伺機而動,卻不可發動全軍立即出戰,得不償失啊。”

慕容鞅這會才算明白了,梁崇禮力主出兵,就是為了讓他搶個頭彩,好在聖人面前把大皇子二皇子兩個壓下去,但是他的建議完全忽視了驍果軍的情況,並且是不在意傷亡的。

薛吉主張暫緩,是顧念驍果軍尚且處於疲憊轉態,強行出戰勢必影響戰鬥力,並會增加傷亡。

兩人意見相左,而驍果軍的十郎將自然知道自己所部是什麼情況,所以都不出言,也是默認的站隊薛吉這邊。

而當然其中還有一個緣由,韋孝矩沒說,那就是現在的驍果軍精銳,並沒有太大的戰心。

因為聖人在廣武圍城之時,對拼死作戰的中軍各部許下的獎賞,可都沒兌現。

但卻重賞了勤王大軍之中的各部。

常言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原本被稱為國之肺腑的中軍將士,面對這樣的不公,為國朝廷為聖人征戰的熱情,正在慢慢消散。

但這層窗戶紙,卻沒人敢去捅。